蔡甸区创新“远程异地+工位制”评标模式,提升公共资源交易透明度
为进一步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蔡甸区积极探索创新评标模式,今年5月在某道路排水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EPC)项目招标中,首次成功采用“远程异地+工位制”评标模式,取得良好成效。
探索创新模式,降低人为干扰。本次评标以蔡甸区为主场、东西湖区为分会场。系统随机分配专家至独立评标工位,实现物理隔离,有效降低“熟人效应”对评审结果的影响。两地共7名专家通过电子化平台协作完成评审,评标全程依托音视频及文字工具实时沟通,所有操作与交流内容均被完整记录,为后续监督提供有力依据,确保评审独立、客观、公正。
打破地域限制,促进资源共享。“远程异地+工位制”评标模式打破了地域限制,促进了专家资源的共享。不同地区的专家能够通过电子化平台共同参与评标,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提升评标质量。从源头上防范了评标廉政风险,为打造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
保障交易环境,提升评审效率。新模式在保障评标公正性的同时,显著提升了评审效率。专家无需聚集在同一地点,减少了因交通、场地安排等因素导致的时间浪费,缩短了评标时间,加快了项目推进速度,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新动力。
此次“远程异地+工位制”评标模式的成功试行,是蔡甸区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蔡甸区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评标机制,持续扩大远程异地评标合作范围,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