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蔡甸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

2021-12-17 09:11 武汉市蔡甸区人民政府
  • 图1.jpg
  • 图2.jpg

12月16日上午,备受全区人民关注的武汉市蔡甸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中法论坛永久会址开幕,来自蔡甸区各个行业的区人大代表肩负全区人民的重托,齐聚一堂,依法履职,共商发展大计。

会议应出席代表273人,实到264人,符合法定人数。陈新垓、查国振、胡朝晖、舒基元、王呈华、张丽筠、吕文飞、陈为标、聂绍斌、胡昌林、袁修英、张卫华在主席台前排就座。陈新垓主持大会。会议特别邀请了曾经担任过区人大常委会主职的老领导。

上午9时,陈新垓宣布武汉市蔡甸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全体起立,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热烈的掌声中,代区长余从斌代表蔡甸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分三个部分:本届政府及2021年工作回顾、新一届政府奋斗目标和主要措施、2022年主要工作安排。

余从斌说,过去五年,是极其艰难、极不平凡、极为难忘的五年。五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全力打赢战疫、战洪、战贫和疫后重振四场硬仗,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用实际成效诠释了蔡甸行动、蔡甸担当、蔡甸作为!

余从斌说,五年来,我们坚持稳增长、调结构,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坚持筑平台、增后劲,发展势能持续释放。坚持抓改革、促创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坚持夯基础、强功能,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坚持惠民生、兜底线,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坚持转作风、提效能,政府建设持续加强。2021年,我们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事关蔡甸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工作,坚持在对标对表中坚定方向,在同心同德中克难攻坚,在群策群力中狠抓落实,奋力实现了开局漂亮、全年精彩。

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全面落实省市、区委工作要求,着力构建“两城引领、三带联动、六镇协同”高质量发展产业及空间布局,加快建设国际合作创新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绿色发展先行区、幸福宜居生态区和现代化武汉靓丽窗口。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措施:矢志不移扛起政治责任,主动融入赶超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国际合作创新区。矢志不移壮大实体经济,加速培育现代产业新优势,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矢志不移厚植生态底色,着力提升美丽蔡甸新品质,全力打造绿色发展先行区。矢志不移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群众生活新期待,全力打造幸福宜居生态区。矢志不移提升发展能级,加快构筑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全力打造现代化武汉靓丽窗口。

余从斌说,2022年,是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就是决战。

新的一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其他约束性指标。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赋能,更大力度推进中法生态城建设,更大力度推进常福产业新城建设,更大力度推进全面乡村振兴,更大力度推进深化改革开放,更大力度推进美丽蔡甸建设,更大力度推进民生福祉改善,更大力度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大会还向代表们书面报告了《武汉市蔡甸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计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武汉市蔡甸区2021年预算预计执行情况与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武汉市蔡甸区人民政府关于议案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

会议听取和审查了区六届人大常委会主任查国振作的武汉市蔡甸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区人民法院代理院长李兵作的武汉市蔡甸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区人民检察院代理检察长罗永鑫作的武汉市蔡甸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大会还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区七届人大专门委员会的决定、大会选举和表决办法。

列席本次会议的有:区内省、市人大代表,全体区政协委员,区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区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以及经区人大常委会决定列席的有关单位、团体负责人。

附件: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