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蔡甸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04-14 23:38 统计局
索 引 号 MB1534522/2020-791901 发布日期 2015-04-14
发布机构 统计局 文  号
分   类 综合政务 有 效 性 有效

武汉市蔡甸区2014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区委、区政府团结依靠全区人民,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坚持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积极适应新常态、采取新措施,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平稳的发展态势。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49.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15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227.67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82.95亿元,增长10.8%。一、二、三产业比重11.2:65.1:23.7,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0.4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9675元,同比增长10.7%。

表1: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生产总值

349.77

11.2

第一产业

39.15

5.3

第二产业

227.67

12.2

第三产业

82.95

10.8

年末工商登记注册企业数5507户,新登记944户。其中,私营企业数4780户,新登记916户。个体工商户26396户,新登记2952户。全年城镇净增就业岗位8191个,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89人,就业再就业人员培训9951人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600人,登记失业率为3.62%。

二、农  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1.19亿元,比上年增长5.3%。粮食作物产量13.34万吨,比上年增长0.5%;棉花产量0.43万吨,减少32.8%;油料产量1.5万吨,增长11.9%;蔬菜产量76.34万吨,增长3.2%。全年牲猪出栏17.67万头,减少9.0%;禽蛋产量1.1万吨,与去年同期持平;水产品产量7.01万吨,增长13.4%。

年末农业产业化农户覆盖率达73.9%,建成1.15万亩标准化设施蔬菜基地,特色作物种植规模达到35万亩,新增优势特色瓜菜、水产、林果面积1.8万亩。畜禽养殖小区12个,水产健康养殖38100亩。全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61个。14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9.97亿元,增长13%。主要农产品中,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达到53%。

年末耕地面积36.53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4.41万亩。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63。当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9011亩(经区乡鉴证备案)。全年施用化肥5.03万吨,使用农药578吨。农业机械总动力40.6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80.13%,其中大中型拖拉机967台。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27.6亿元(在地口径),增长12.3%;完成产值826.8亿元,增长12.5%。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378.6亿元,增长5.9%;重工业完成产值448.2亿元,增长16.5%。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4.8%。

表2: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增长(%)

工业增加值

227.6

12.3

工业总产值

826.8

12.5

#国有经济

5.2

3.3

集体经济

3.0

47.9

股份制经济

510.5

16.3

外商港澳台经济

293.7

4.2

其他经济

14.4

-0.6

#轻工业

378.6

5.9

重工业

448.2

16.5

在19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10家,过5亿元的企业11家,过2亿元以上的企业32家,过1亿元的企业43家。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大行业完成产值情况看,食品、饮料制造行业完成产值101.0亿元,下降7.6%;纺织服装行业完成产值48.1亿元,增长19.2%;造纸和纸制品行业完成产值18.1亿元,增长14.0%;日用轻工行业完成产值13.4亿元,下降6.2%;塑料制品行业完成产值31.2亿元,下降2.7%;通用设备制造行业完成产值52.5亿元,增长30.5%;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完成产值27.0亿元,增长4.0%;汽车零部件行业完成产值68.4亿元,增长27.5%;电气制造行业完成产值197.9亿元,增长16.8%;电子信息行业完成产值165.9亿元,增长7.8%。

表3: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10大行业总产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增长(%)

食品、饮料制造

101.0

-7.6

纺织服装业

48.1

19.2

造纸和纸制品

18.1

14.0

日用轻工

13.4

-6.2

塑料制品

31.2

-2.7

通用设备制造

52.5

30.5

专用设备制造

27.0

4.0

汽车零部件制造

68.4

27.5

电气制造

197.9

16.8

电子信息

165.9

7.8

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2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36家,从业人员期末数22701   人,完成建筑业产值79.6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77.5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33.27万平方米,实现利润总额27012万元,比去年下降0.04%。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1.00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城镇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298.05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农村非农户投资2.87亿元,比上年下降29. 8%。从500万以上项目的投资结构来看,一产业完成投资4.15亿元,比上年下降35.2%;二产业完成投资202.86亿元,增长5.2%;三产业完成投资93.9亿元,增长48.9%。

表4: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01.00

15.4

固定资产投资

303.76

14.9

500万元以上项目按产业分:

第一产业

4.15

-35.2

第二产业

202.86

5.2

#工业

202.86

5.2

第三产业

93.9

48.9

500万元以上项目按构成分:

建筑工程

159.54

-5.9

安装工程

40.98

29.3

设备购置

61.93

56.7

其他费用

38.47

78.3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97.2亿元,比去年增长17.0%。其中,住宅开发投资83.67亿元,增长61.1%。商品房施工面积553.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61.44万平方米。销售商品房100.2万平方米,实现商品房销售额41.2亿元,增长24%。

表5:2014年房地产开发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房地产开发投资

亿元

97.2

17.0

#住宅开发投资

亿元

83.67

61.1

房屋施工面积

万平方米

553.5

25.7

房屋新开工面积

万平方米

151.66

-36.2

房屋竣工面积

万平方米

61.44

五、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年末全区拥有公路里程2162.96公里,比去年增长4.5%,其中:等级公路2161.46公里,增长4.5%。货运周转量63070万吨公里,增长1.78%;客运周转量27711.3万人公里,增长4.43%。其中:汽车货运周转量62160万吨公里,增长3.68%;汽车客运周转量27704万人公里,增长4.5%。农村通公路行政村达100%。

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总量3335.11万元,比去年增长18.51%。电信业务总量29885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5060户,其中:农村电话用户40819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43139户。全区拥有互联网用户6.9万户。(电信数据减少是移动公司服务范围的调整所致。)

全区拥有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11个,自然保护区1个。110公里后官湖郊野绿道全线贯通;桃花源一期建设项目全部完工,景观桥、滚水坝、桃花溪景点配套建设已完成;嵩阳寺恢复重建项目主体建筑完工,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祖师殿等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入座佛像101座,2015年开光纳客。全区旅游景点全年接待游客2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实现旅游收入6.07亿元,增长6.5%;星级标准饭店7家,拥有客房1400间。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8.51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批发零售业完成67.13亿元,比上年增长24.5%,住宿餐饮业完成11.38亿元,比上年增长8.9%。

表6: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8.51

16.2

#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

51.82

18.7

按行业分:

批发零售业

67.13

24.5

住宿餐饮业

11.38

8.9

按经营地分:

城镇

51.03

25.5

乡村

27.48

14.8

全年出口创汇4727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6%。招商引资总额227.6亿元,比上年增长35%。实际利用外资2346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实际利用内资213.52亿元,比上年增长47%。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25678万元,比上年增长10.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7857万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地方税收收入168271万元,比上年增长14.5%,增值税完成19693万元,增长17.4%;营业税完成58629万元,增长15.3%;基金收入完成96718万元,下降64.2%。全年公共财政支出395026万元,比上年增长3.2%。

表7:2014年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万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

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425678

10.1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267857

4.8

地方税收收入

168271

14.5

#增值税

19693

17.4

营业税

58629

15.3

企业所得税

18733

26.3

个人所得税

2487

1.2

2、基金收入

96718

-64.2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06.62亿元,比年初增加28.86亿元。其中,个人存款余额129.70亿元,比年初增加16.01亿元。全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9.51亿元,比年初增加27.6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9.82亿元,比年初增加2.92亿元;中长期贷款79.05亿元,比年初增加24.88亿元。

表8:2014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

单位:亿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年初增加

增加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206.62

28.86

#个人存款

129.70

16.01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109.51

27.65

#短期贷款

29.82

2.92

个人消费贷款

0.62

0.56

中长期贷款

79.05

24.88

个人消费贷款

29.68

8.75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安排科技项目78项,其中:工业项目34项,农业项目38项,社会发展及其他项目6项。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47项,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6项。其中:国家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计划项目(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1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项目1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1项,省科技支撑计划2项,省富民强县计划1项。争取上级项目资金705.4万元。区安排科技研发资金4300万元。全区有高新技术企业18家(2014年新增4家),高新技术产品登记备案18家(2014年新增9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48.39亿元。

年末全区拥有学校85所,在校生34454人,其中:普通中学30所,在校生12636人;职业中学2所,在校生1583人;小学53所,在校生20235人。注册幼儿园50所,在园幼儿11227人。全区学校占地面积22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2.8%。

表9:2014年各类学校数和在校学生数情况

指   标

单位

2014年

2013年

学校总数

85

87

中等职业学校

2

2

普通中学

30

30

小学

53

55

在校学生总数

34454

33094

中等职业学校

1583

1388

普通中学

12636

12879

小学生

20235

18827

九、文体、广电和卫生

年末全区拥有11个综合文化站、288个农家书屋。组织开展大型文体活动51次,剧团演出163场,图书馆接待读者16.1万人次。参加市级年度体育竞赛12项次,获奖牌118枚,其中金牌52.5枚,竞赛成绩排名新城区第一。组队代表武汉市参加了湖北省第十四届省运会,共获金牌6枚。组织开展了10余项民俗文艺大赛和全民健身运动会等文体活动。

年末全区有线电视工作站3个,数字电视用户118490户,其中农村用户77087户。全区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为100%。

年末全区有各类卫生机构323个(含门诊部、诊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有床位1244张,卫生技术人员1985人,其中,中西执业(助理)医师707人。全年诊疗66.8万人次,入院人数4.01万人。全年传染发病率为225.29人/十万人,法定传染病登记报告率99.86%,乙肝全程接种率97.47%,查血吸虫钉螺面积98986亩,普查血吸虫病人27391人,救治晚期血吸虫病人75人。

表10:2014年卫生事业情况

指   标

单位

2014年

2013年

卫生事业机构数

(不含门诊部、诊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

21

21

#医院

2

2

卫生院

11

10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

1

1

妇幼保健院(所、站)

1

1

卫生机构床位数

1244

1046

#医院床位数

754

671

卫生技术人员数

1985

2016

#执业(助理)医师

707

706

注册护士

720

694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43.90万人。户籍人口45.4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21万人。全年共出生5146人,出生率11.05‰;死亡1823人,死亡率3.91‰;自然增长3323人,自然增长率7.14‰;计划生育率94.74%,出生人口性别比115.11。

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35.31元,同比增长10.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21.00元,增长12.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530元,增长13.7%,其中食品烟酒支出3424元,增长12.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烟酒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2.5%。年末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50.12平方米,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36.2台,固定电话65.2部,移动电话238.6部,电冰箱102.1台,空调101.6台。

年末全区城镇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40687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70581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30449人;参加失业保险27283人;参加职工工伤保险30436人;参加职工生育保险39407人。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98%。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206804人,比去年增加2156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324621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为24072人,比去年24516人减少444人。其中:城镇居民5593人,减少986人,农村居民18479人,增加542人。全年扶持贫困户1344户,共4705人;脱贫384户,共1500人;安排残疾人就业130人,残疾人特困定补7533人。年末社会福利院12家,民办养老机构4家,共拥有床位数5810个。全区新建廉租房、公租房300套。

十一、城乡建设、能源消费和环境保护

全区用水量3650万吨,单位生产总值用水量10.42吨/万元,同比下降0.27%。年末区级自来水厂1个,日供水能力8.7万吨。全年自来水供水量2516万吨,其中居民家庭用水1650万吨。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为100%,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年末全区农村公路里程突破1700公里,城关公交线路7条,营运公共汽车58辆;城市公交线路9条,营运公交车166辆;班线客运线路21条,开通侏儒至索河石山班线客运,营运车辆178台。常福大桥、星光大桥成功合龙,十永线西路面“刷黑”、千洪线和柏张线改造工程全面完工,通城大道和九康大道配套工程顺利完成,三官大桥、京港澳高速蔡甸出口改扩建等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市级重点交通工程征拆工作有序实施。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6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24.5%,建城区绿化覆盖率43.1%。

全年全社会能源消费量74.57万吨标准煤,全区万元GDP能耗比去年下降4.11%,全区单位GDP能耗(等价值)0.2679吨标准煤/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25.66万吨标准煤,单位能源消费量0.1127吨标准煤/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4.84%。全区清洁能源使用率64%。

全年环保投资89339.4万元,其中: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投入88265.4万元,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科技投入1074万元。在环境污染治理中,污染源治理投入3278万元,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投入84987.4万元。拥有环卫作业车85辆,清扫保洁面积315万平方米,城关垃圾处理量200吨/日。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87.1%。工业废水处理排放达标率为99%,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100%,秸秆综合利用率92%,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3.3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8.3分贝,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98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20微克/立方米。

附件: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