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蔡甸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5-02-09 10:00 蔡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索 引 号 MB1534522/2020-898389 发文日期 2015-01-12
发布机构 蔡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    号
分   类 综合政务 有 效 性 有效

政府工作报告

—201517日在蔡甸区第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艰难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区人民,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坚持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积极适应新常态、采取新举措,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较好地完成了区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平稳的发展态势。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0亿元,增长10%。完成公共财政收入42.57亿元,增长10.1%。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5亿元,增长13.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6亿元,增长15%。万元GDP能耗下降3.6%二氧化碳减排4.1%。在全省县域经济排名中位次前移,名列第五。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成功落户。在中法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下,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项目签约落户蔡甸。我区首次承担国家间战略合作项目,标志着我区城市发展正式步入国际化序列,成为武汉市、湖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壮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达199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企业近百家,超10亿元企业达10家;年纳税额过500万元工业企业达30家,增长42.8%,超1000万元企业达12家,艾德蒙、佛吉亚年纳税额双过亿,规上企业亩均税收增长3%。新中德公司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实现我区零的突破。

——财税收入质量明显改善。完成国税收入13.31亿元,增长15.2%;地税收入19.74亿元,增长18.6%,国、地两税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财政收入结构更趋合理,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达62.8%,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全面关停区内采石企业,蔡甸百年采石产业成为历史。110公里环湖生态绿道基本贯通,成为国内知名的全民健身运动新地标。大好河山景区成功创建4A级风景区。我区入选“美丽中国之旅全国十佳绿色生态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3年居全市第一。

——文化品牌亮点纷呈。“伯牙子期传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现“国字号”非遗项目零突破;市区联创歌剧《高山流水》获第二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奖;开展中法青年自建节、武汉与法国历史文献展等文化交流活动。

——城市形象持续提升。中核世纪广场、欧尚超市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建成试运营,中核国际酒店、武汉豪生国际酒店建成开业,蔡甸“城市客厅”初具规模。城市综合管理水平位居全市新城区前列。

——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全区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达54%。全年建成农民新社区147万平方米;区人民医院新院投入使用;市民公交出行条件显著改善;刑事警情发案率保持全市最低,群众社会治安满意度全市最高;有效解决2.2万村民安全饮水问题;农村防雷设施实现全覆盖。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实现城乡居民增收常态化。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快转型升级,发展质量显著提高

工业经济稳步推进。常福工业倍增发展区成为工业发展主阵地和新引擎,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38亿元,增长74.8%;实现税收3.1亿元,增长59.8%。“七通一平”建成区面积达35平方公里,78公里园区骨干路网基本形成,配套服务功能不断完善。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武汉瑞明、亿和数码模、长华长源、博莱瑞等项目正式投产;首甲实业、恒畅天元等26个项目基本建成;裕丰润等35个项目加紧建设;盟盛汽车、友谊粘胶带等33个项目有序推进。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建立服务企业信息综合平台,实现工业项目“零收费”一站式办理。沌口、凤凰山园区产业升级有序推进,冠捷科技借助中欧(武汉)国际铁路常态化运营,产品远销欧洲。预计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21亿元,增长10.1%;完成增加值227亿元,增长10.3%;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03亿元,增长5.7%。民营经济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

现代都市农业提档升级。农业产业化、特色化步伐加快,张湾蔬菜产业园等五大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规划建设稳步推进设施蔬菜基地利用率全市领先。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农民合作社61个。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突破90亿元。积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新建标准化生产基地1.25亩。农产品质量安全切实保障。动植物疫病有效防控。富泰天乐藕汤等特色商品开启农产品电商营销新模式。“蔡甸藜蒿”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新增“三品一标”认证14个。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投入资金3亿元,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泵站更新改造、堤防整险加固、排灌港渠整治等重点水利项目18项,改善灌溉面积12万亩,汉江堤防管理通过水利部验收,侏儒高标准农田示范县建设中期考评位列全省第一。洪北多功能农机展示中心建成营运,全区农机化综合水平达80%农村公路里程突破1700公里。我区荣获全省“三万”活动工作突出区。

现代服务业加速提升。商贸、物流、健康、文化、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世茂嘉年华商业中心一期主体结构封顶。编制完成全区物流园控制性详规,武汉蔡甸现代物流产业园加快推进,全省最大蔬菜保鲜加工基地——世林福幸冷链物流中心主体结构完工。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步入正轨,完成通航机场选址空域论证。着力打造中国健康之谷。合众健康社区一期建成营运,同济医院蔡甸分院一期主体结构封顶,同济健康社区二期建设有序推进。我区获评2014中国养老模式创新与老龄产业发展十佳典型”第一名。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稳步推进华中文博城、武汉博物小镇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注入财政资金1000万元建立中小企业融资“助保贷”平台。金融自助网点入驻洪北、桐湖。顺利发行城投债8亿元。连续8年获评省级金融信用区,首次荣获“全省保险先进区”称号。

科技创新深入推进。武汉瑞明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启动建设全市首家数字化车间。拜尔斯道夫亚太创新中心建成营运。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推进,手机诊断信息系统“鱼大夫”启动运行,建成全市首家智能配肥站,普泽天公司获批省工程技术中心。新增市级以上名牌产品11个。实施“青桐计划”。新增科技孵化器10万平方米,建成大学生创业特区,引进创业团队10个。设立天使投资基金与创业种子基金,创新科技信贷。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总数达18家,完成高新技术产值261亿元,增长20%。连续3年获评省级科技创新先进区。

(二)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加速释放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项目扎实推进。生态城管委会正式设立,积极同法方互访交流,达成共识,推动组建省部级战略委员会。省市相继成立高层级领导小组,出台系列支持政策,中法专家团队合作开展总体规划和城市专项规划编制。配合举办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生态城基础性工作有序推进,全面完成区域内“双登”和1500地形图测绘工作,健全查违控违三级联防联控网络,实现“零违建”。生态城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欧洲华人华侨总部、君子网等项目顺利签约,中国银行巴黎分行和湖北省分行对生态城授信100亿元。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突出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组团参加文博会、华创会等招商推介活动。签约项目33个,合同投资额356亿元。成功引进总投资额100亿元的中核环保科技产业园和6个投资额10亿元以上项目。世界500强企业安博公司等外资企业和国瑞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选址落户。完成招商引资总额227.6亿元,增长35%;实际利用外资2.34亿美元,增长18%

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深入实施山街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张湾街、永安街农村产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全面完成。财税体制、预算管理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有序实施,部门预算管理全面推行。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推出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的权力清单、程序清单和责任清单“三联单”制度,精简行政审批事项20工商登记“先照后证”等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释放。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基本完成,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实现一体化监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优势逐步显现

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进展顺利。6个街乡镇创建省级生态乡,创建省级生态村59个,市级生态村23个。全面排查、依法处理基本生态控制线内既有项目。湖泊普查工作全面启动,完成28个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落实沉湖湿地生态补偿面积17万亩。出台全区山体保护规划,实施人工造林1万亩、森林抚育1.5万亩、山体复绿805亩、新增绿地42万平方米。

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投入资金1.35亿元,科学实施矿区综合治理、打击盗采、迹地治理、山体复绿,探索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道路。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不断健全。实施减排项目12项。4个集镇污水处理站和24个村污水处理工程全部竣工。新农和城关地区实施全面禁鞭淘汰黄标及老旧车辆4428台。

生态旅游效益凸显。深入推进农旅融合,桃花源、万亩油菜花海等生态旅游项目加快建设,嵩阳寺主体工程完工。后官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保护和旅游服务功能不断彰显。成功筹办“环中国”自行车赛和全国风筝锦标赛、公开水域游泳锦标赛等赛事活动。莲花节、西甜瓜节、捕鱼节沉湖湿地文化旅游节等旅游节庆活动火热举办。全年接待游客23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6亿元。

(四)统筹城乡建设,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区

城乡布局更趋优化。1+1+N”城市格局初步形成。城关中心区城市设计基本完成。武汉·中国知音城核心启动区建设有序推进。集中打造武汉后官湖“四化同步”示范区。山街“四化同步”示范镇规划通过省级评审,永安街创建城镇建设“楚天杯”通过市级验收,积极推进索河省级旅游名镇创建桐湖香妃湖小镇建设成效显著,张湾、侏儒山、玉贤、消泗等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大集“九如鲤”和山一致村争创全市美丽乡村。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启动建设,建成地下管网信息平台,智慧农业、智慧工地等初显成效。

路网建设加快推进。常福大桥、星光大桥成功合龙,十永线西段路面“刷黑”、千洪线和柏张线改造工程完工,通城大道、九康大道配套工程顺利完成,三官大桥、京港澳高速蔡甸出口改扩建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市级重点交通工程征拆工作有序实施。调整优化城关公交线路7条,开通侏儒山至索河石山班线客运。

市政设施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供水方案抓紧编制,军山水厂供水管道铺设工程启动建设。完成城关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和城关排水管网、城关西南地区污水管网建设,新铺设供水主管网4.8公里,污水管网5公里。首座智能化110千伏知音变电站建成启用,完成桐湖地区电网直供直管改造工程。

城市综合管理成效显著。“城管革命”为抓手,齐步推进“三创”工作。“大城管”工作格局不断完善。依法扩大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范围,“权责一致”的城管行政执法体系初步构建。城市管理范围逐步向农村延伸。集贸市场、老旧居民区、交通秩序、架空管线、违法建设等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完成城关7家集贸市场和6个老旧社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新建和改造城关公厕17座。实施路灯改造,实现城关道路全线亮化。全面开展客运出租车市场综合整治。拆除各类违法建设350处、11.6万平方米。“创卫”工作通过国家技术评估。

(五)切实改善民生,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就业和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城镇新增就业9371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20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险净增参保4788人,城镇职工和被征地农民养老待遇逐步提高。新开工建设公租房300套,有序推进城关、垦区、矿区危房鉴定维修,改造各类危房160余栋。投入资金1.1亿元救助困难群众。3家社区养老院、2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6家农村互助式照料中心建成营运。

教育事业再创佳绩。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成功创建全省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示范区。新建公办幼儿园和留守儿童服务站各2所,完成13所小学标准化建设。大集中心小学和城关“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有序推进。高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教育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全国推广。“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卓有成效。顺利完成区职教中心和区技校整合。

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率先试行药品集中配送和药房托管制度。“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纵深推进。4家乡镇卫生院实现提档升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区创建通过国家级检查评估。成功创建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区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举办城乡文化交流演出活动近30场,开展送戏下乡80余场,筹办“莲城之春”等系列文体活动近百场。完成10个文化站(室)提档升级。玉贤镇农力村农家书屋获“全国模范农家书屋”称号。全民健身运动和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顺利举办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市民文明素养不断提升。

社会治理全面加强。幸福社区创建工作深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不断完善。积极推行社区“减负”。实施物业企业管理综合整改。调整新增社区7个,全面完成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基层建设不断夯实。“六五”普法和法治创建工作扎实开展。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重拳打击非法传销行为。深入开展城乡交通、消防、矿区、特种设备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安全生产“党政同责”进一步强化。有效化解一批信访积案。防震减灾疏散基地启动建设。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大力实施张湾、消泗整街扶贫开发。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整合有序实施。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深入开展。物价、粮食、消防、仲裁、保密、气象工作不断加强,供销、通信、文史、档案、民族、宗教、移民工作取得新成绩,外事、侨务、对台、科协、地方志、老促会工作积极推进,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六)规范权力运行,行政效能全面提升

干部作风切实改进。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制定出台系列规章制度,纠正和治理干部作风问题。大力压缩文山会海。扎实开展精简考核评比、规范办公用房和清理公务用车等专项整改活动。重点工作督查督办力度进一步加强。深化“治庸问责”、优化发展环境,问责146人。

民主法治持续加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议案5件,代表建议42件和政协提案93件,办复率100%、满意率98.1%。我区列为全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试点区,制定完善《区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和配套制度36项,严格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

廉洁政府建设不断深化。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跟踪和完成审计重点项目87个,财政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政府投资项目结算审计等制度有效落实。全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投入运行。开展各类专项检查,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50件,处分50人。全区“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17.8%认真抓好省委巡视组反馈问题、建议的落实整改,妥善解决干部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区政府承诺办理的十件实事全面完成。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凝心聚力攻难关,众志成城勇探索,对蔡甸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我们的体会是保持定力是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蔡甸也正步入新一轮发展周期,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咬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坚定信心是成功的关键虽然我区经济增长的速度趋缓,但增长的质量更高、结构更优,蔡甸发展的优势正不断积聚。面对新常态,我们必须增强信心,直面挑战,正确处理好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系,全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改革创新是前进的动力新常态是传统增长稳态向新的增长稳态的转换过程,是经济结构重构和发展动力重塑的过程。我们必须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向民生改善要潜力。为民务实清廉是振兴的保障政治新常态正逐步形成,从八项规定到强力反腐,从新一轮改革到新的国家治理体系建设,面对人民的重托,我们必须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积极化解难题,力推动发展,才能够全面加快改革开放、持续改善城乡面貌、和谐发展民生事业。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监督支持,全区人民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向积极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和支持蔡甸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不够依然是我们当前最突出的矛盾,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全区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产业结构亟待优化,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城乡统筹发展任务艰巨民生改善有待加强,就业社保、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还需要加大力度,依法行政自觉性有待增强;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庸懒散”问题依然存在,安于现状,敢闯敢试敢担当的勇气仍然不足。这些问题,区政府将高度重视,在新的一年加倍努力,切实解决。

二、2015年的主要工作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市委、市政府绘就了武汉2049远景战略规划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到2021年实现全市经济总量“万亿倍增”的集结号,作出了抢抓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重要机遇,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和法治城市建设的部署。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把新常态蕴含的新机遇变成新优势,把新常态带来的新挑战变成新动力,开创蔡甸发展的新局面

201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工业、服务业“两业并举”,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引领全区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集聚发展新动能,努力为科学发展注入新活力;坚持创新驱动和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城乡一体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民生导向和问题导向,切实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努力增进民生福祉;坚持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努力促进改革发展与稳定和谐。

2015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完成市下达的节能降耗、碳减排和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主要做好以下九项工作:

(一) 坚定不移发展工业,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牢固树立“工业强区”信念不动摇,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坚持不懈抓工业投资、抓产业发展、抓重大项目、抓园区建设。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力促签约项目早落地,在建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效。发挥区位和产业优势,全力打造汽车零部件产业聚集地。加速推进盟盛汽车、武桥海工装备产业园、中核环保产业园等投资30亿元以上项目建设,确保华庆汽车、东昊汽车26项目投产达效加快推进国瑞智能、信达机械等55个项目落地建设。支持亿和数码模、佛吉亚、中恒科技等一批重点企业不断壮大,鼓励艾德蒙将AOC电视打造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电视机品牌支持冠捷科技规模化生产100万台大尺寸液晶电视。通过重点产业产能提升,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向园区集聚。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力争工业投资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

提升园区综合配套水平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常福工业倍增发展区整体功能。加快园区道路、供水、供电、消防、教育、医疗、商业等配套建设。确保常福大道、常北大道建成通车,常寿路、福泰路等道排工程基本完工,与官莲湖大道连通。启动北区给排水管网铺设,完善建成区域污水收集管网。力争人民电器湖北总部基地亿和生活服务区全面投入使用。新建农民新社区90平方米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安居问题。

强化科技创业创新。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度推进“两化融合”。支持武汉瑞明试点推进工业4.0革命。鼓励冠捷科技建设研发中心,支持拜尔斯道夫亚太创新中心申报国家级实验室。引导符合条件企业股份制改造,以企业上市带动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科技担保服务平台等科技创业信贷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发展。深入推进“青桐计划”和全民创业。努力集聚优秀人才。力争全区科技孵化器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值280亿元。

(二)全力推进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建设

生态城建设寄托着全世界关于城市和谐发展、人类与大自然共荣的梦想,是我区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我们必须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效率推进、高水平运作,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将生态城打造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典范。

高标准完成生态城规划编制。按照“全域规划、产城融合、生态新城、城城对接”的理念,充分融合中法两国在城市规划设计、建造和管理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更加注重可再生能源、低碳交通体系和绿色建筑等生态环境技术的应用,突出生态环保示范与产业创新,组织中法专家团队全面完成生态城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着力建设“中法合作之城、低碳示范之城、产业创新之城、生态宜居之城”。

全面推进各项基础性工作。进一步理顺生态城管理体制机制,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力促构建更高层次中法沟通对话机制。精心筹备法国总理访华来汉参加生态城奠基仪式。成立投资开发公司,全面承接生态城开发、建设及运营维护。适时启动区域内土地储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创新招商策略,拓宽招商渠道,在法国巴黎设立招商联络站。不断加大生态城宣传力度,建立官方网站。加强中法双方多层次交流,举办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保持打击违法建设高压态势,确保违法建设“零增长”。切实加强区域环境治理和拆迁还建工作,为生态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三)坚持提质提速,着力做强现代服务业

优化服务业发展格局,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进一步聚集人气增加财气

活跃发展商贸物流业。释放中核世纪广场等商业综合体活力,加快世茂嘉年华、中核建材总部等项目进度,积极推进欧亚达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商贸集聚区。加快物流园建设、推进安博物流等项目建设,力促弗兰西蒂、普洛斯、新地、普凯等电子商务项目建成营运,引进和发展一批电子商务结算中心、区域中心、分拔中心等物流项目。

繁荣发展新兴服务业。做精文化产业。融合知音文化内涵,着力打造知音故里古镇,加快建设华中文博城、武汉博物小镇等文化项目。做大健康服务业。积极推进同济医院蔡甸分院、同济健康谷、合众健康社区等项目建设,延伸养老保健、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等产业链。做强金融服务业。引导法人金融机构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设立分支机构和拓展服务。创建“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区”。千方百计加大融资力度。

突破性发展通航产业。牢牢把握通用机场审批权下放契机,积极推进我区通航产业发展。加快通航机场项目申报、规划编制、土地储备等工作。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机场开发建设。

健康发展房地产业。坚持中等规模城市建设总体战略,引导房地产有序、平稳发展。立足宜居宜业,提升商住房品质,推动楼宇经济发展,拓展城市空间。加大商业地块集中整治和整体包装出让力度,支持商业、会展等复合型地产发展。

(四)坚持转型增效,着力做优现代农业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打造“菜篮子”产品主要供给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新型经营体系。完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提升“菜篮子”产品生产能力,实施万亩设施蔬菜基地提档升级。全面推进五大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建设。扩大名特优水产养殖面积,深化畜禽标准化、生态化养殖。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推进农超、农企、农校对接,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流通新业态。力争全区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加快农业经营主体职业化发展,力争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达18家,新增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2家。

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区。突出全程监管、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切实保障粮食安全。扩大配方施肥应用面积。发展品牌农业,力争新增“三品一标”认证10个。加快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加大安全检测和执法力度,实行质量安全问题“零容忍”。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更新改造75155kw泵站40座,除险加固小(二)型水库3座,整治排灌港渠327公里,实施张湾高标准农田示范县建设,切实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米”的问题。力争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2%。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等信息平台。因地制宜发展村级特色经济,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推进精准脱贫,面向特定人口加大扶贫济困力度

(五)坚持改革开放,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牢牢把握改革这一最大红利,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开放合作,优化发展环境,释放发展新动能。

全面深化改革攻坚。统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深入推行街乡镇行政体制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认真实施新《预算法》,强化全口径预算管理。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切实防控债务风险。制定公共服务领域向民间资本开放计划,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及服务的建设运营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试点改革。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序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将招商引资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完成目标。继续抓好汽车及零配件、机械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招商选商。加大对智能制造、生物医药、通用航空、新能源新材料、建筑工业化和大数据等产业研究,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强化对中法生态示范城品牌效应和新汉阳火车站高铁经济效应的策划、释放,做好总部经济招商。加强对区内山水等优势资源的策划整合,做好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招商。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尽快突破,招到大项目。引进一个50亿元工业项目。全区上下要齐心协力,日思夜想,积极拓展招商引资项目信息渠道,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强的优质项目。确保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招商引资总额增长20%

加大服务企业力度。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服务完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着力打造一流发展环境。深入开展双百双万活动,积极推行企业落地全程服务等制度,采取强硬措施,系统性破解项目落地慢、落地难问题推进银企对接、校企对接,为企业融资、市场开拓和人才引进创造有利条件。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加大对企业支持力度。加强项目建设环境治理,依法从严打击影响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障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六)坚持生态优先,着力加快建设美丽蔡甸

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打造天蓝水净山青的新蔡甸。

深化生态区创建。全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省级林业生态示范区,创建4个省级生态乡、10个省级生态村、30个市级生态村、175个林业生态示范村。力争建成省级生态区。深入落实“湖长制”,严格执行“三线一路”保护规划,提升湖泊承载能力。建立健全三级“山长制”,落实山体保护红线,实施“绿满荆楚”、“绿满江城”行动。完成植树造林1万亩。

加强环境综合保护。严格落实新《环保法》,进一步明确企业节能减排主体责任,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和责任追究机制,依法严惩环境污染犯罪。深入实施改善空气质量行动计划,重点治理PM2.5PM10。全年淘汰黄标车6000台。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实施蔡甸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逐步推进东部地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新建4个街乡镇污水处理站。巩固采石企业关停成果,深入实施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工程。

加快生态旅游业发展进一步推进生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有效发挥生态效益加快开发沉湖湿地、后官湖湿地公园等生态景区,以110公里绿道为平台打造后官湖“两圈一园”。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扩大赏花观鸟节庆活动影响力。统筹全区旅游规划,积极开拓旅游市场,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和商业配套。精心设计和推介旅游线路,提升蔡甸生态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七)坚持独立成市,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以中法生态示范城落户为契机,全面提升蔡甸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打造生态宜居宜业的中等规模城市。

塑造更高品质城市格局。突出规划引领,推进“多规合一”。制定完善全区地下管网等专项规划,构建多层次、多专业城市规划体系。坚持新区拓展与旧城改造并重,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稳步实施城关老一中片综合改造工程。积极推进武汉·中国知音城建设。力争完成后官湖“四化同步”示范区总体规划,着力将后官湖“四化同步”示范区建设成为全省样板。重点打造山街省级重点中心镇、索河镇省级旅游特色镇,有序推进一般镇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宜居村庄,逐步形成新型城镇体系。

构建更高水平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大力推进城建攻坚计划,深入实施一批城建重点项目和新亮点,突出抓好“绿道年”、“ 路网年”、“ 停车场年”等各项工作任务。加快交通路网建设。确保三官大桥、星光大道消仙公路建成通车。加速实施嵩阳大道、成功大道和南环路、西环路等道路工程完善配网规划切实提高供电可靠性。推进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智慧环保、智慧水务、智慧医疗、智慧旅游等示范项目,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生活环境宜居化水平。

实施更高效率城市综合管理。进一步巩固“三创”工作成果。强化城市精细化、系统化、常态化管理。建立层级分明、职责清晰的城市管理体系。完善基础设施维护、环境卫生保洁等长效管理机制,加快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提升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加强集贸市场、重点道路沿线等薄弱环节综合整治。健全查违控违联动机制,坚决遏制违法建设。强化道路交通秩序管理。进一步完善公交网络。规范出租车客运市场。

(八)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加大民生投入,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强化政府托底责任,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提升就业保障水平。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00人。推进社会保险扩面提质,净增参保3000人以上。积极落实被征地农民各项保障政策。完善“大救助”工作格局,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实现廉租房、公租房并轨运行。新建2家社区养老院、4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10家农村互助照料中心。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落实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中小学配建力度。实现义务教育“零择校”。推进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化发展。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引导支持民办教育规范健康发展。建立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机制,实现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升“教育云”应用规模和水平,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校园安全管理。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深入开展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加快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引进。优化整合全区医疗卫生资源,力争完成区妇幼保健院、区皮肤病防治所和蔡甸街卫生院搬迁工作。进一步扩大新农合重大疾病医疗保障病种范围,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深入推进血防综合治理。强化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

加快发展文体事业。坚持文化惠民导向和全民健身战略,加快区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启动市十运会竞赛场馆配套改造工程。加强“伯牙子期传说”国家级非遗项目以及相关文物保护和利用。深入开展“武汉之夏”和“全民健身周”等群众性文体活动。积极组织举办大型赛事。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幸福社区”创建,完善网格化管理系统。强化换届后村级组织干部队伍和制度建设。实施“村村响”工程。全面推进“法治蔡甸”建设,认真迎接“六五”普法考核验收。积极推行“阳光信访”。深化平安蔡甸建设。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四个一律”执法措施,坚决遏制较大安全事故。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积极开展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工作。稳步推进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切实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加大对农村贫困妇女、留守儿童帮扶力度。

(九)坚持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积极推进省级法治政府建设试点区创建。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执法效能,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加强法律顾问队伍建设,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和责任倒查机制。

强化行政权力运行规范和监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监督,切实办理好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提案,认真倾听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高度重视社会舆论和新闻舆论监督。加强政府内部监督,完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构建科学有效的政府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切实提高政府透明度和公信力。

加强勤政廉政建设。进一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委十一项禁令,全面推进政风、行风建设。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完善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加强政务督查,深入推进“治庸问责”、优化发展环境。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打造“两为”干部队伍,激励广大干部既严格自律又努力干事创业。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管理。进一步加强“三公”经费和农村“三资”的管理和监督。提升电子政务水平,建设节约型机关。

各位代表:

新的一年,区政府将为人民群众办好十件实事:

1.实施城关老旧社区综合改造工程。

2.推进蔡甸全域性供水工程。

3.新建区残疾人“七位一体”服务中心。

4.继续推进城关“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

5.实施城关西北部地区污水管网建设。

6.新建一座垃圾转运站。

7完善城关和东部地区市政路网,打通一批微循环道路。

8.实施街乡镇集镇农贸市场升级改造。

9.  建设张湾智能配肥站。

10. 新建和改造街乡镇集镇公厕20座。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征程承载新的梦想。实现“双核引领、三带驱动、四化同步”战略构想的光荣使命,鼓舞我们砥砺前行,全区人民的信任期盼,鞭策我们奋勇前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旗帜,凝神聚力,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为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幸福的新蔡甸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名词解释

公共财政收入:包括税务部门征收的税收收入和财政部门征收的行政性收费、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罚没收入、专项收入等非税收入。按省、市财政部门要求,从2014年起政府性基金收入不纳入公共财政收入中考核。

五大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指张湾蔬菜产业示范园、永安—侏儒瓜蒿产业园、侏儒—成功蔬菜产业园、洪北现代农业示范园、侏儒—消泗健康水产养殖园。

先照后证:指创业者可以先在工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即可从事一般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果要从事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再向主管部门申请。

三线一路:指蓝线(水域控制线)、绿线(绿化控制线)、灰线(建筑控制线)、环湖道路。

九如鲤:根据美丽乡村建设统筹规划,将位于高湖绿道和通城路沿线的大金湾、小金湾、姜湾、梅湾、大湾、天香山湾、俞家大湾、渡口湾、王湾等9个村湾串联,突破原有行政村限制,形成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九如鲤村。

两化融合: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工业4.0革命: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PPP: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基于合同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旨在利用市场机制合理分配风险,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数量、质量和效率。

“双百双万”活动:指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参加,在全区开展“进百村,访百企,入万户,解万难”活动。

两圈一园:指环后官湖休闲运动健身圈、文化圈以及后官湖国家公共服务全民健身场地器材展示园。

村村响:指农村智能广播网,该建设工程将逐步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应急信息传输体系,提高应急信息发布能力。

安全生产“四个一律”:指对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和经停产整顿仍未达到要求的,一律关闭取缔;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一律按规定上限予以经济处罚;对存在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单位,一律责令停产整顿,并严格落实监管措施;对触犯法律的有关单位和人员,一律依法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三严三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提到各级领导干部既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两为”干部队伍:省委书记李鸿忠在省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正确鲜明的用人导向和激励措施使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干部有为、有位,让混官、庸官、懒官没有市场、难以立足。

老旧社区综合改造:通过绿化改造进社区、警务消防进社区、卫生服务进社区、科技教育进社区、文体活动进社区、法律援助进社区等“六进”方式,由单纯的基础设施改造向社区综合功能提质转变,力争把各个社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便利、安全有序的宜居家园。


附件: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