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蔡甸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6-01-25 16:00 蔡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索 引 号 MB1534522/2020-898379 发文日期 2016-01-04
发布机构 蔡甸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    号
分   类 综合政务 有 效 性 有效

—20151229日在蔡甸区第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蔡甸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和“十二五”工作回顾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我区发展经受新考验的一年。一年来,面对经济下行的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依靠和带领全区人民,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在新常态下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较好完成了区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1.26亿元,同比增长11%;完成公共财政收入46.73亿元,增长8.8%,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62亿元,增长1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8.9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12亿元,增长13.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9%

过去的一年,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持之以恒强产业,经济运行趋稳向好

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落实中央、省市系列稳增长政策。成立区投资工作委员会,定期调度研究重大项目建设,开展区领导包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等活动,全区各级干部深入一线,服务企业。

工业经济稳步提升。新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5个,投资100亿元的追日电气光伏电站、投资50亿元的格力智能装备产业园、投资20亿元的航天电工产业园、投资10亿元的江淮武汉新能源汽车和上海盈创3D打印等先进制造业项目先后入驻。完成招商引资总额273.9亿元,增长20.3%;实际利用外资总额2.85亿美元,增长21.6%。裕丰润、盛泰隆等29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世界500强美达王等企业实现当年引进,当年开工。全区工业总产值达889.25亿元,增长7.3%,完成工业投资205.03亿元。

常福工业倍增发展区建设加快推进。常福大桥建成通车,实现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无缝对接,常寿大道、福泰路、福照路等道排工程全部完成。常福国际商务广场、亿和生活配套服务区和人民电器湖北总部基地等商业综合体基本建成。园区服务中心建成投用。

现代服务业内涵丰富。商贸、物流、健康服务业发展壮大。世茂嘉年华商业中心室内主题乐园和商业步行街主体结构完成。蔡甸现代物流产业园建设有序实施,普洛斯等项目加快推进。同济医院中法生态城医院一期主体结构建成。通航机场选址获得批文,通用航空产业蓄势待发。生态文化旅游业增势强劲。“知音十景”成功推出,赏花观鸟节会影响广110公里后官湖绿道全面贯通,九真山和后官湖湿地公园分别被评为4A3A级景区,野战国防园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嵩阳寺重建工程基本完工,消泗万亩油菜花海列为“武汉十大赏花名片”,我区获评“全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全年接待游客28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3亿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同济堂医药借壳啤酒花,实现我区主板上市企业“零突破”,“四板”挂牌企业2家。

农业转型有序推进。农业经济总量快速提升。实现农业总产值67.69亿元,增长4.6%,农业增加值42亿元,增长5.2%。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以张湾白湖家园、侏儒山博茂生态农业园为特色代表的五大农业示范园建设有序实施。新增特色瓜菜、名优水产面积1.2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利用率达97%。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1395个,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户覆盖率达67%,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农业标准化生产有序推行。新增市级标准化生产基地1.5万亩,改造标准化鱼池2400亩,创建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个,张湾智能配肥站建成投用。农业产销衔接不断完善。世林福幸万吨冷库建成运营,张湾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建设,荷香源、菱湖尚品被评为省级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荷香源公司实现全省首单直接出口美国保鲜莲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深入推进,新建基地检测室11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100%。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2个。农机化综合水平达82%。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完成洪北堤整险加培等防洪工程12处,改造农田水利设施5000处,改善农田灌溉面积8万亩。深入实施农村饮水工程,惠及10个村1.8万人。

(二)把握机遇促开放,中法生态城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成为对外开放重要平台。中法两国总理会商部署生态城建设,共同组建中法生态城战略委员会。相继成立部际、省、市、区四级领导小组,设立生态城管委会。市级支持政策出台。组建生态城投资开发公司。中法两国专家联合编制生态城总体规划,“三区同心”空间布局进一步明朗。区域规划建设严格管控。积极纳入湖北省自贸区申报范围。

对外开放力度空前。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里昂气候峰会、中法市长圆桌会议等多个国际化平台推介展示生态城。成功举办第二届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法生态城国际旅游文化节、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世界国际跳棋女子锦标赛等30余项国际国内赛事活动。成立中法生态科技谷和中法生态产业园,设立生态城驻法国巴黎和匈牙利布达佩斯招商联络站。中外企业高度聚焦。与法国电力集团、苏伊士等20余家世界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平安财险、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拟在生态城设立分支机构和区域总部,多家银行累计授信600亿元。

(三)积极改革谋创新,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深化。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政府部门职能更加明晰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行政审批事项精简至205,并全部进驻区政务中心集中办理。建立健全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成运营,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应进必进”。“先照后证”、“三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市场主体达3.29万户、注册总资本达350亿元。财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运营改革有序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出台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1+9”系列文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82亿元,增长13.7%。亿和数码模等8家企业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产品,磐电科技创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3件。新建创新平台3个,新增科技孵化器面积7.9万平方米,入孵企业30余家。

(四)坚持不懈抓建设,城市品质进一步优化

路网建设加快推进。我区交通发展史上投资最大工程——中法友谊大桥建成通车。京港澳高速蔡甸收费站改扩建工程完工。轨道交通蔡甸线启动建设。星光大道、琴川大道、西环线、南环线、临嶂大道延长线、新福路延长线和消仙公路等工程有序实施。打通微循环道路57条。

市政设施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主城西部排污工程和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启动建设,完成108公里城乡主支供水管网更新改造。110千伏九房嘴变电站和220千伏黄金口变电站全面启动。

城市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大力推进“城管革命”工作,形成较为完善的城乡运作体制机制,城乡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占道经营、渣土运输、油烟噪声扰民、垃圾焚烧等专项整治不断加强。新建和改造集镇公厕20座。拆除违法建设113处、9.6万平方米。城市综合管理考核排名全市新城区第一。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实施绿化造林2.8万亩,新增绿地26万平方米,伏牛山等6座山体生态修复工程全面竣工。关停畜禽养殖场5家,实施工业废料综合治理。28个湖泊数据库建成投用。在全市率先实施重点湖泊远程视频监控。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区和省级林业生态示范区技术评估。

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建成智慧管网与空间综合管理系统,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成为市级示范项目,智慧农业、智慧水务、智慧环保、智慧工地、智慧社区等初显成效。

(五)千方百计惠民生,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民生工作扎实有效。全年新增城镇就业801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118人,“五险”净增参保5689人。实行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新建社区养老院2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家和农村互助照料中心10家。新建棚户区改造住房1080套,建成公共租赁住房300套。精准扶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全市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全区公交线路达20条,实现村村通客车,投放免费公共自行车800辆,城乡居民出行条件显著改善。

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完成3所公办幼儿园新改扩建和21所小学标准化建设,区六小建成投用。高考上线率再创历史新高。高职一体化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千兆”光纤校校通。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520元。区人民医院一期建成投用。区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和区精神卫生中心新建工程有序推进。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下降。文体事业亮点纷呈。举办“莲城之春”、“武汉之夏”等公益性演出100余场,惠及群众15万人次。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青少年竞技体育成绩保持全市新城区前列。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顺利实施。

社会治理创新有序推进。“六五”普法取得实效,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圆满完成,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安全形势平稳。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深入推进。“阳光信访”全面推行,化解一批信访矛盾和历史积案。

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双拥、民兵、粮食、人防、消防、仲裁、保密、气象工作积极推进,文史、档案、民族、宗教、移民、外事、侨务、对台、科协、地方志、老促会工作得到加强,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工作取得新成绩。

区政府承诺办理的十件实事较好完成。

各位代表,2015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为蔡甸“十二五”发展画上了圆满句号。回顾五年施政,我们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发展成果,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十二五”时期是蔡甸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蔡甸历史上财政收入增幅最高、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最快、生态文明建设投入最多、工业园区拓展最迅猛的五年。我们经历了多种重大挑战和考验全区上下弘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在创新驱动中锐意进取,在优化发展中转型升级,充分展现了我们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干事创业的担当精神和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这五年,是经济规模实现倍增,综合实力快速攀升的五年。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收入、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别是十一五末的2.4倍、2.4倍、2.8倍、2.1倍和3.4倍。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24亿元,完成招商引资总额65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64亿美元分别是“十一五”期间的5.2倍、5.3倍和5.8倍。引进并建设重点项目150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4个、10亿元以上项目13个,亿和数码模、武汉瑞明、佛吉亚、中建幕墙、中建钢构、中核世纪广场、欧尚超市、合众健康社区和同济健康社区等100余个项目建成运营,蔡甸的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连续九年位列全省县域经济十强。荣获“省级金融信用区”和“全省保险先进区”等称号。

这五年,是工业发展奠定基础,工业园区拓展优化的五年。工业经济倍增发展。全区法人工业企业达317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3家,是“十一五”末的2.1倍,其中,年产值过亿元企业达110家,过百亿元企业1家。2015年,预计完成工业企业税收8.53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2倍,其中,年缴税百万元以上企业达134家,突破亿元企业2家(艾德蒙、佛吉亚)。汽车及零部件、电子及显示器、装备制造、轻工日化、环保新能源等五大支柱产业占工业总量的比重达95%以上,多点支撑格局逐步形成。五年来,累计投入近200亿元,举全区之力推进常福工业倍增发展区建设。78公里园区骨干路网全面形成。常福南区达到现代化国家级开发区标准,北区发展框架基本拉开。园区给排水、燃气、供电、通讯、园林绿化、休闲娱乐等配套工程同步实施。沌口、凤凰山园区转型升级稳步推进。

这五年,是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城市功能日益完善的五年。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完成城乡统筹建设规划、重点片区控制性详规、综合交通专项规划和功能区城市设计等各类规划20余项。城市建设发展空间拓展到95.3平方公里。“1+1+1+N”城镇格局初步形成,300平方公里示范区列为全市“四化同步”试点。城市路网形成体系,全区公路密度达200公里/百平方公里,是“十一五”末的1.7倍,通城大道、九康大道、知音湖大道、五贤路、中法友谊大桥等重点路桥工程全线贯通,进一步推动蔡甸与主城区及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融合发展。农村公路总里程近2000公里,实现农村公路湾湾通。市政设施日益完善,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排渍、污水处理、垃圾清运能力和道路亮化水平有效提升。在全市率先建成区级地下管线信息平台。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省级重点中心镇奓山街、特色镇索河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乡镇永安街建设成效显著,同时兼顾一般镇建设,城镇公共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小城镇功能明显提升。创建省级“宜居村庄”24个,带动全区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三万”系列活动,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三万”活动先进单位。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堤防管理水平全国领先。荣获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单位。加强城市综合管理,纵深推进“三创”工作,城管工作持续走在全市新城区前列。

这五年,是生态投入力度空前,环境质量全面提升的五年。累计投入生态文明建设资金近50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近5倍。在全省率先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停、搬迁89家污染企业,打造循环型示范企业38家。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新农及主城地区全面禁鞭,淘汰黄标及老旧车辆1.07万台。超额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全市第一。省市生态乡镇和区级以上生态村占比分别达91%66.7%。关停区内所有采石企业,结束蔡甸百年采石历史。森林覆盖率和绿化率分别达26.5%43.1%。全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成功创建沉湖国际湿地、后官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和索子长河、桐湖2个省级湿地公园,全区湿地面积达52.6万亩。

这五年,是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群众得到真切实惠的五年。财政累计用于保障民生支出达124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3.3倍。就业质量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镇新增就业3.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万人,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达98%以上。建成农民新社区330万平方米,2万户农民迁入新居。大救助格局基本形成,累计发放各项救助金4.4亿元,惠及困难群众11.2万人次。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实现街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全覆盖,市级标准化学校达49所,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教育信息化水平全省领先。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空间有效拓展整合。引进民营医院4家,每千人床位数达3.8张,血吸虫病防治控制达标。文化体育发展惠及市民。实现村(社区)文化室、农家书屋、体育健身设施、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全覆盖,“伯牙子期传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现社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全区刑事有效警情保持全市最低,群众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保持全市前列。

“十二五”以来,我区相继获得全国科技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全国老年远程教育示范区、全国养老模式创新与老龄产业发展十佳典型、省级文明城区、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省级先进集体和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单位等多项殊荣。

这五年,是作风建设不断深入,依法行政能力显著提升的五年。扎实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治庸问责”扎实深入,干部作风持续改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得到加强。妥善解决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财政供养人员有效精简。依法行政全面推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五年来,累计办结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提案592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超过99%。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群众投诉渠道进一步畅通。大力推行“阳光政务”,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实行网上公示。

各位代表,昔日汉阳古郡,今朝中法新城,今天的蔡甸发展态势使人振奋、发展前景令人期待。蔡甸区十二五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各行各业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向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蔡甸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有不少困难和压力: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宏观背景下,我区主要经济指标虽然再创新高,但稳增长压力不断加大;经济总量依然偏小,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做大总量与转型升级的矛盾仍然存在;市场主体不够多,尤其是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企业较少,区域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城乡发展依然不平衡,特别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风险和矛盾更加凸显,保持和谐稳定任务依然艰巨;全区发展氛围和开放程度有待提升;人才储备不足,干部思想解放不够充分,提升各级干部能力素质任务艰巨;少数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主动作为不够,抓落实的作风还有待加强,依法行政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蔡甸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城镇化水平、加速社会事业发展,打造经济和城市两个“升级版”的关键时期,也是着力“追”、“转”、“超”,实现一城绿色崛起,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纵观国内外形势,今后五年,尽管我们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但总体上,我们仍处在大展宏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积蓄能量的释放期、综合优势的转化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期。

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区委相关会议精神,区政府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制定了《蔡甸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本次大会审议。

“十三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两业并举、工业先导、四化同步、开放创新、绿色发展的战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把蔡甸建成中法国际合作创新区、全国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湖北对外开放新高地。到“十三五”末,基本实现千亿级经济规模,成为武汉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实现一城绿色崛起,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根据中央和省、市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结合我区实际,“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

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综合效益明显改善。力争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3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0亿元,公共财政收入达到100亿元。

社会民生得到新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就业、就学、就医、居住、出行、养老等难题有效破解,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十三五”末,居民平均预期寿命81.3岁,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全市平均水平。精神文明、法治建设及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得到提高。

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加快创新驱动,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以上。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占GDP比重进一步提高。

改革开放激发新活力。深化行政审批、投融资、开放引进、农村产权、户籍制度等各项体制机制改革,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明显进展。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重点领域和区域,切实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最大限度激发改革创新带来的活力。

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强化环境保护措施,促进生态环境向先进生产力转变,使生态环境转变为投资环境、发展环境和居住环境,实现国家级生态区创建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碳排放量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完成国家、省和市下达目标。森林覆盖率达到27%,空气质量优良率达标。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主要河流、湖泊水质达标。

“十三五”蓝图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将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在“十三五”征程上阔步前进,努力铸造“十三五”辉煌业绩。主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坚持创新发展,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新优势

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挺起我区工业经济“脊梁”,打造千亿级板块、百亿级产业和若干亿元级企业。推进常福、沌口和奓山一体化发展,壮大蔡甸经济开发区整体实力,到2020年,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壮大汽车及零部件、电子及显示器、装备制造、轻工日化、环保新能源等五大优势产业集群。超前布局智能机器人、高端装备、无人机等智能制造项目、新能源汽车项目和通用航空项目。培育骨干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00家。

提升服务业规模层次。顺应城市服务业发展趋势,立足蔡甸实际,推进服务业规模升级、业态升级。积极发展多层次商业中心和多样化新型商业业态,打造若干蔡甸商圈。支持凤凰山园区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大力发展垂直电商、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培育多元化电商主体。推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优化物流园布局,实现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努力将后官湖区域打造成湖北前列、辐射中部、服务全国的高端医疗、养老服务集聚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在“互联网+”、文化旅游、科技、金融等产业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新兴服务业。围绕服务核心产业、新兴行业,培育一批面向制造业集群引领区域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企业。

升级现代农业。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到2020年,形成“五个示范园和若干个特色板块”的农业产业布局,积极推动高科技园区创建,全区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突破200亿元,新型经营主体达到2000家左右,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50%以上,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区。推进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完善农产品物流网络。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灌溉效率和农业抗风险能力。

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区。突出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围绕全区重点产业链培育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和政策链,构建“五链统筹”的产业创新体系。进一步放大中法生态城、蔡甸经济开发区和南屏垸通用航空产业园的引擎作用,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和基地,建设创新园区。促进互联网与各行业、各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创新氛围。鼓励支持众创空间和网络众创平台建设发展,引导现有孵化器加快提档升级。到2020年,初步形成具有示范性的创新型城区基本框架。

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打造创业创新金融服务链。降低政府采购和国有企业采购门槛,扩大本地科技企业创新产品和服务的采购比例。推进财政资金由无偿拨款模式向政府引导基金和股权投资模式转变。大力培育引进集聚创业创新人才,把创新创业者和创业投资人作为“蔡甸合伙人”,结成“奋斗共同体”。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更好发挥市场和政府两个作用。深入推进“效能革命”,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探索建立集中统一行政审批机构,加快推进审批流程标准化建设,打造投资发展环境最佳区。推进区直各部门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深化国有企业和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推动国有资产管理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加强依法行政,稳步推进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制。加强政府组织结构、运作模式和服务模式创新,打造透明、开放、智能化、扁平化政府。

(二)坚持协调发展,构筑平衡发展新格局

优化城市布局和形态,建立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以中法生态城为重点,实现一城绿色崛起。以蔡甸经济开发区为重点,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现有支柱产业优化升级,打造千亿产业新城,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以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打造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和国际旅游度假区,成为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到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接近10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8%

协调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城乡路网建设,形成“十纵十横、互联成环”骨架,进一步拓展建设空间,密切对外联系。建成轨道交通蔡甸线。琴川大道与主城区全线贯通,改造提升318国道,推进三环线高架与新天大道连通。加强汉江港航建设。优化提升区域交通,畅通内部大循环,完善城市快速路网体系。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排水设施建设、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三大行动计划。完善供电、供气设施,加快形成多元互补、多方供应的能源供应保障长效机制。超前布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智慧医疗、云教育等。

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完善户籍、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推动街乡镇多规合一,实现产城融合,打造有文化特色、地域特征、山清水秀、宜居宜业的新型城镇。

统筹推进“三创”工作。以深化“城管革命”为抓手,推进创卫、创模、创文明“三创”工作,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巩固各级文明创建成果,持续提升全区文明程度。完善精细化、网格化管理模式。持续改善交通秩序和出行条件,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增加城市公共停车泊位,建立智能化、开放式交通管理系统。加强违法建设管控。完善“城管110”服务体系。

(三)坚持开放发展,建设全省对外开放新高地

超常规推进生态城开发建设。按照“国际视野、百年经典、非冲击建设、零污染排放、原生态风貌、后现代文明”的总体要求,深化、优化“三区同心”空间布局。建设可达性的步行空间、混合性的街区功能、均衡的商业空间以及宜人的街区尺度,推进产城融合、宜居宜业。构建层级分明、功能健全的城市绿地生态体系,形成山水交融、城林辉映的城市印象。建设“中法合作之城、低碳示范之城、产业创新之城、生态宜居之城”,打造全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入实施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率先在生态城探索建立内陆开放新模式,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国际化进程。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宏观调控政策,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加大世界500强企业引进力度,支持本土优势企业开展跨国经营,融入国际经济产业链。把招商引资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拓展招商国际化视野,设立数量更多、覆盖范围更广的驻外招商联络处。实施市场主体增量行动计划,新增市场主体20000户以上。扩大国际交往。继续举办中法生态城国际旅游文化节等国际国内较具影响力的会议、会展和文化体育盛会。

(四)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和谐美丽新蔡甸

全面提高环境质量。推进生态街乡镇和生态村创建全覆盖。2018年,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到2020年,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点湖泊水质达标率85发展立体绿化,打造一体化生态景观体系。完善产业、土地、环境等生态文明制度,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

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推进低碳工业发展。强化节能减排措施,支持新能源、清洁能源生产及技术使用,打造绿色园区。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独特、旅游资源丰富的组合优势,实现生态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做优做强“知音十景”,打造东部百公里最美后官湖休闲文化运动健身圈、中部“一河两山”生态旅游圈和西部湿地与田园生态旅游圈。

建设生态家园。加快实施全区污水收集系统、湖泊截污、农村治污等工程建设,完善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整体推进城市的绿化、亮化、美化。完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恢复农村生态环境。高标准打造一批新农村建设亮点、示范工程,建成一批市级“美丽乡村”和“宜居村庄”。加大节能环保等领域宣传推广力度,倡导低碳消费服务,推广绿色生活模式。

(五)坚持共享发展,努力建设人民幸福新城

强化基本民生保障。“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为总目标,力争到2018年实现整区率先全面脱贫。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就业配套政策,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以“全民参保”为目标,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由基本保障型向福利普惠型转变。加快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推进社会事业全面繁荣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大东部发达地区中小学配建力度,合理整合中西部地区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化发展。加快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及规模化应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加快健康蔡甸建设。推进区属医院与省、市重点医院医联体建设,区人民医院进入“三甲”医院行列。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实现血防疫情传播阻断目标。提升文化软实力。坚持文化惠民导向和全民健身战略,推进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与城市品质相适应的公共文体场馆。大力弘扬知音文化,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坚持依法治区,加快法治化进程。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推进“七五普法”。打造平安城市。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

三、2016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6年是“十三五”发展开局之年,也是我区“投资建设年”,做好明年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区政府将重点布局一批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启动实施一批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开工建设一批农民还建社区,通过投资拉动、创新驱动,为“十三五”的跨越赶超开好头、起好步。

2016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全面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坚持工业先导,进一步壮大总量、优化存量、提升质量,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格力智能装备产业园、江淮新能源汽车、航天电工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促盟盛汽车、湖北交投等16个项目开工,确保风神冲压、美达王等15个项目建成投产,美好愿景、国瑞智能等21个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力争工业投资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常福北区打造成为智能制造产业园,推动常福南区汽车及零配件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打造互联网、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和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格力智能装备产业园为载体,助推武汉瑞明、亿和数码模、易瓦特无人机等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打造武汉市高端智能产业园。围绕江淮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吸引配套企业落户。启动建设南屏垸通用航空机场,促进通航产业发展。支持冠捷科技、恒发科技等传统显示器及电视机产业转型升级。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值325亿元。

狠抓招商引资。坚持大员招商,突出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形成全方位、全领域、全社会招商新格局。充分发挥生态城集聚项目、人才、资金的招牌作用,依托驻外招商联络站等平台,举办系列招商推介活动。紧紧抓住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机遇,做好产业引进和承接工作,加强与央企战略合作。重点围绕智能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通用航空、新能源新材料、建筑工业化和互联网大数据等产业,争取引进一批总部经济和先进制造业项目落户。确保招商引资总额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

高标准推进蔡甸经济开发区建设。按照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标准,整合政策服务、资源要素向开发区集中,进一步理顺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征地拆迁,全年完成征地3000亩,加大还建房建设力度。启动常福北区东环线、福北五路、福北六路、福泰路北段和常贵路西段等道路建设。完成淮武线等3条天然气管道迁改工程。确保九房嘴变电站建成投用,积极推进黄金口变电站建设。新建开闭所2座。加快打造智慧园区,启动园区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园区WIFI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园区生产生活配套设施。推动常福国际商务广场、人民电器湖北总部基地和亿和生活服务区开放运营。

加大企业服务力度。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为企业多服务、少干预,多设路标、少设路障。深入开展区领导包企业、包项目活动,建立企业难题“限期销号”制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落地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各类问题,千方百计促开工。逐步消化历史遗留问题,认真兑现承诺。严厉查处损害发展环境的行为,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二)推动现代服务业高端集聚

着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确保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优先发展电子商务产业。依托传统商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将凤凰山园区打造成为电子商务产业园。以深鸿润、裕大华为基础,加快建设中国武汉跨境电商示范基地、中国莲藕产业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京东商城武汉馆等基地,打造跨境电商和进口商品展示博览批发交易中心。支持软通动力、中国网库、长城盛泰电商运营中心、武汉巧厨线上食品贸易等电商项目做大做强。力争建成14万平方米先导区投入使用,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亿元加快引进抠抠网等知名电商企业区域总部、区域运管中心、大数据中心、结算中心和分拨中心支持制造业、传统商贸企业开拓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模式。

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充分发挥中核世纪广场带动作用,支持世茂嘉年华商业中心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开业运营。启动中核建材总部等总部项目建设。引进建设高端商业综合体,提升商贸服务业品位和档次。加快推进蔡甸现代物流产业园建设,确保普洛斯、圣恩等建成营运,启动安博物流、上药科园华中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牢固树立大旅游意识、精品意识、市场意识。坚持走“全景蔡甸、全域旅游、农旅融合”发展之路,打造全省旅游强区。制定出台加快旅游发展相关配套政策。编制形成全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支持后官湖湿地公园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快实施武汉西湖动植物王国、霞光花木城、莲溪花博汇等项目建设。不断拓展后官湖郊野绿道的服务功能。整合全区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景区建设和线路设计推广,举办好各类旅游节会。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力争纳入全市智慧旅游和旅游标准化建设试点区。加大旅游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推出常态化精品旅游线路5条以上,创建市级旅游特色村5个,打造3A级以上旅游景区1个。全年接待游客人数3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以上。

大力发展新兴业态。编制完成全区健康养老服务业规划,加快推进健康养老、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商务咨询、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同济医院中法生态城医院投入运营。打响“高山流水”知音文化品牌,推进华中文博城、知音影视基地等项目建设,引进一批优质文化创意项目。深入创建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区。强化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企业资信评级。引进23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和股份制银行来我区设立分支机构。推动符合条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加快构建法律咨询、会计审计、评估认证等服务体系,提升城市经济内涵。

(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围绕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

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深入实施“菜篮子”工程,加速推进五大农业示范园建设,带动全区现代都市农业提档升级。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方式,推广配方施肥面积3万亩,新增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万亩。深入推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整合农业行政执法、检验检测、技术推广等资源。推进主导产业全程机械化,推广新型实用农机具2000台套、新增农机装备总动力1万千瓦。

推进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进一步延长特色瓜菜、名优水产和健康杂粮等产业链,增强农副产品转化增值能力。支持以三镇食品、世林福幸、康祥公司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全产业链发展。实施品牌兴农战略,加大“蔡甸莲藕”等“三品一标”产品培育和推广力度。力争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10亿元以上,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15个。

完善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创建区级以上示范社16家,培育一批领军型农业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支持荷香源、万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农产品网上营销平台,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健全农村商贸网点和配送体系。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引导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

建设美丽乡村。加快推进张湾街上独山村等“美丽乡村”建设,力争5个村湾新纳入市级“美丽乡村”,以点带面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污水处理和改厕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革命老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解决农村1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实施第三期246公里港渠整治和黄陵闸加固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整治堤防险段3处。

深入推进精准脱贫攻坚。按照132”路径,实行“1441” 计划,大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打好产业、技能、安居、保障四大攻坚战,以街乡镇(园区)为单位,实施到村到户的精准扶贫、脱贫计划,确保实现9848名贫困人口脱贫销号、15个贫困村脱贫出列。

(四)实质性启动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建设

坚持对外开放,高起点打造生态城,力争国务院对生态城立项。争取中央、省、市各级支持政策落地。进一步理顺和创新生态城管理体制,探索实行双轨运行,采取大部制模式,建立健全各职能机构,确保生态城高效运行

加快编制生态城各项规划。融合中法双方研究成果,完成生态城总体规划并报批。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和专项规划的编制。同步修订和完善全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规划,真正实现“多规合一”,保障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相统一。

加快推进生态城建设。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生态后业态”原则,启动什湖治理、地下综合管廊、骨干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中法文化交流中心等项目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加快还建房交付使用。进一步加大管控力度,确保区域违建“存量减少、新增为零”。推进区域征地拆迁还建。探索研究合作开发建设模式和资金运作体系,保障生态城建设有序推进。

扩大对外交流和宣传。适时召开生态城战略委员会会议。举办第三届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在法国举办城市可持续发展培训班。大力宣传推介生态城。

(五)积极构建多元改革创新机制

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改革创新贯穿政府一切工作,聚合正能量,释放新红利,推动蔡甸弯道赶超,跨越发展。

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和各类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建立高层次、常态化的技术创新对话、咨询制度。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各类科研平台,引进国内外研发机构和知名企业在我区设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加强与高校合作。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

加快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整合完善支持创新创业发展专项资金,壮大区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中小实体经济发展基金、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池和应急资金等扶持资金,拓宽创新创业融资渠道,引进创业投资机构1家以上。支持科技企业上市。

加快构建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全力推进“蔡甸合伙人”计划、人才引育工程和“知音创新人才”评选。量身定制引才政策,围绕重点产业,力争引进12名产业领军人才、5名以上产业高端人才。探索构建高端人才交流平台、外地人才工作联络站和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建立四级人才服务中心,实施人才服务专员计划,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

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推动区内农业、工业、商贸业企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支持电商企业为线下企业深度服务,互联共生。实施智慧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公共信息平台作用,实现数据及资源整合共享。建立企业云数据中心和政务云数据中心,实现便民惠民。积极推进智慧医疗、智慧食品药品安全和智慧旅游等项目。

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创业引领计划,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积极推进创新园区建设。多渠道建设一批“拎包入驻”廉租办公室、创业工坊和人才公寓。新建众创空间1个,聚集创客100人以上。新增科技孵化器面积2.7万平方米,推进科技孵化器专业化运营管理。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创客周等创新创业活动。开展创新型机关、单位、企业、社区和学校创建活动。

深入推进各项改革。以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为关键,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各领域改革。全面落实政府机构改革。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调整优化事业单位布局结构。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探索“一枚章子”行政审批体制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放宽市场主体住所准入条件,扩大“先照后证”登记制度改革范围,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市场,力争全区新登记市场主体5000户。探索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集中执法运行机制。着力推进财政和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进一步理顺区、街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支持投融资平台做大做强。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PPP合作模式,主动对接金融机构创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医药卫生体制、国有企业、国有林场、国有农场改革,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薪酬制度和街乡镇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制度改革。

(六)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功能

全面完成城建攻坚行动计划,完善城市设施功能、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力争城建投资达35亿元。

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动轨道交通蔡甸线建设。启动有轨电车规划编制。积极研究汉蔡高速“零障碍”通行。确保星光大道、消仙公路建成通车,启动嵩阳大道、318国道永安至成功段改扩建等工程建设,加速推进成功大道、西环线和南环路等道路建设。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加快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新建供水管网275公里,新改扩建集镇加压站3座。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投入资金2.8亿元,完善街乡镇集镇道路、排水、绿化、照明等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实施旧城连片改造。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加快实施旧城改造。制定出台全区统一、科学合理的集体土地征地拆迁政策,探索多元化安置补偿方式。加强土地清理和项目清建。积极引进有实力的社会资本参与,启动老一中片区旧城改造,打造高品质商业综合体,提升主城形象启动建设还建房100万平方米。

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地绿工程。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大力实施改善空气质量行动计划。完善空气环境质量应急响应机制。发展绿色交通,鼓励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启动江河湖连通工程研究。加快东部地区和重点湖泊周边污水管网建设。加强后官湖、沉湖等重点湖泊综合治理,提升东湖水系排渍能力,保障湿地生态安全。加强道路景观建设,实施四环线防护景观带等道路绿化工程40万平方米,完成造林绿化3000亩,森林抚育12000亩。加快推进三红矿区等地质环境综合治理。

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坚持“依法、科学、精细、长效”管理原则,加快城市综合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加大查违控违力度。强化交通秩序、渣土运输、查违控违、管线井盖、油烟噪声和“三乱”等专项整治。提升基础设施维护和环境卫生保洁标准,深入推进“城管革命进农村”。建成侏儒山大型垃圾中转站,扩建马家渡垃圾中转站,力争实现全区垃圾无害化处理。

(七)着力提升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全年新增就业人数7000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净增“五险”参保人数3000人以上。推进社会救助规范精细化管理。加快推进区社会福利院新建工程,新建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3家、农村互助照料中心12家,创建1家示范性养老机构。建成区残疾人“七位一体”服务中心。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医疗事业,积极引进名师、名医。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教育资源紧张地区中小学配建力度。实现义务教育“零择校”。提升“教育云”应用规模和水平。优化卫生计生服务水平。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推动区人民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标准。加快区人民医院一期续建、区妇幼保健院搬迁和区精神卫生中心新建等工程。确保“全面二孩”政策平稳实施。推进文体惠民。积极开展第六届知音文化节暨第十八届“莲花奖”等系列文化活动,推动城乡文化交流、读书之城建设。全面实施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覆盖和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积极承办国际国内知名赛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做好市十运会筹备工作。强化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全面落实1+10”文件精神。深化拓展网格化服务管理。启动“七五”普法,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便民化。深化“平安蔡甸”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加大监管力度,强力整治隐患,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快推进区防空防灾疏散基地建设。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

(八)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大力弘扬吴运铎精神。牢固树立“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务实理念,全面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努力推动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学习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和廉洁政府。

大力推进依法治区。深入推进省级法治政府试点建设,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推进政府权力规范运行。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进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加强政府智库建设,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探索成立中法生态城战略研究所。积极推行网上审批,探索实施线上线下审批模式。推动区、街、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平台提档升级。深入推进阳光政务。

努力提升行政效能。始终坚持务实高效理念,敢为人先、崇尚实干、勇于担当。广泛开展公务员综合培训,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加强督查考核,完善责任体系,狠抓执行落实,确保政令畅通。深化治庸问责,严肃查处懒政、怠政、为官不为现象,打造“守纪律、讲规矩、有作为”干部队伍。

不断加强廉政建设。坚持力度统一论,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健全政府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继续压降“三公”经费,从严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总量。打造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

明年,我们将继续为民办好十件实事。

1、关闭农村简易垃圾填埋场,构建覆盖城乡的三级垃圾收集转运体系。

2、启动永桐公路新线建设工程。

3、迁建山星光小学。

4、实施成功卫生院提档升级工程。

5、优化3条公交线路,增加公交运力,无缝对接地铁。

6、在玉贤镇试点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

7、实施树藩体育馆改造升级工程。

8、实施东部社区污水收集处理工程。

9、完善嵩阳寺周边配套道路、景点服务设施建设。

10、为全区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各位代表!梦想承载希望,实干开创未来。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坚定信心,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在新的起点上推动蔡甸区更高质量、更优效益、更快速度的发展,为实现一城绿色崛起,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名词解释

知音十景”:指国际重要湿地—沉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后官湖湿地公园、江汉平原佛教圣地—嵩阳寺、江汉平原第一峰—九真山、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金龙水寨生态乐园、鲜花盛开的村庄—香草花田、武汉十大赏花地之一—消泗万亩油菜花海、武汉九真山彩色树种苗产业园、三十里汉阳河美如画—竹海花溪、索河十里荷花长廊。

五大农业示范园:指张湾蔬菜产业示范园、永安—侏儒山瓜蒿产业园、成功蔬菜产业园、洪北现代农业示范园、侏儒山—消泗生态水产养殖园。

“三区同心”空间布局:指中法生态城武汉示范城以现有32平方公里区域为核心,将规划研究范围拓展至62平方公里,将规划控制范围覆盖周边120平方公里,形成核心区、拓展区和辐射区“三区同心”的空间结构。

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1+9”系列文件:指《中共蔡甸区委、蔡甸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建设创新型城区的意见》并出台9个配套实施方案,涵盖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区、“互联网+”产业创新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深化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等方面。

1+1+1+N”城镇格局:指构建以主城+中法生态城+蔡甸经济开发区为核心、中心镇和特色镇为重点、一批美丽乡村为补充的新型城镇格局。

精准扶贫132”路径、“1441”计划、“五个一批”工程:指按照“一年夯实基础,三年整体脱贫,二年巩固提升”的时间表,实施产业扶持脱贫一批、技能培训转移一批、助学扶智帮助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工程,到2018年,全部贫困人口分4批全部脱贫销号,2015年销号10%2016年销号40%2017年销号40%2018年销号10%20192020年,全面巩固精准扶贫成果,深入推进小康建设。

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共私营合作模式),指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

全市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1+10”文件精神:指《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并出台配套的10个子文件,分别围绕深化中心城区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完善村级治理体系、组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深化拓展网格化服务管理、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加强住宅小区综合管理、进一步完善区、街道(乡镇)行政执法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街道(乡镇)、社区(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众多创新改革举措。


附件: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