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的实施意见

2021-07-16 22:05 蔡甸区人民政府
索 引 号 MB1534522/2021-72338 发布日期 2021-07-16
发布机构 蔡甸区人民政府 文  号 蔡政〔2021〕49号
分   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有 效 性 有效

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武汉市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工作任务,围绕我区打造“四区”(国际合作创新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绿色发展先行区、幸福宜居生态区)、构建“两城引领”“三带联动”“六镇协同”发展布局、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重要增长极和靓丽窗口的工作目标,进一步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持续推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城市能级、品质提升,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的实施意见》(武政〔202113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武政办〔202165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武汉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坚持把全生命周期管理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优化空间布局,转变发展方式,强化基础设施,拓展综合功能,提升人居环境,塑造特色魅力,创新城市治理,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不断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

二、工作目标

2025年,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明显提升,达到全国城市先进水平,城市更加宜业、宜创、宜居、宜乐、宜游,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一)国土空间形成新格局。“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深入实施,城市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持续优化,“两城引领”“三带联动”“六镇协同”的产业及空间发展布局基本形成。

(二)综合功能实现新跃升。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全面形成,科技创新策源、高端要素集聚、优质产业引领、交通市场枢纽、公共服务供给、对外开放交流等功能显著增强,武汉西部协同发展新格局成效明显。

(三)现代都市展现新风貌。现代化城市骨架基本形成,国际合作创新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绿色发展先行区、幸福宜居生态区的都市形象充分展现,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四)人居环境实现新提升。15分钟生活圈、12分钟文体圈、10分钟公共活动圈和12分钟新城区医疗急救圈基本建成,生态质量持续改善,城市环境更加干净、整洁、有序、优美,人性化城市、人文化气息、人情味生活的品质品位显著提升。

(五)城市治理走出新路子。树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统筹协调机制更加完善,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三、重点任务

(一)构建高起点高质量规划体系

着眼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以高起点规划引领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不断提升城市规划的战略性、科学性、权威性。

1. 构建“多规合一”规划体系。构建以区、街道乡(开发区)二级、“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三类为基础,主体功能区为抓手,全域全要素、地上地下全覆盖,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多规合一”规划编制体系,建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蓝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制定和完善相应管控规则,强化刚性约束。综合考虑地形地貌、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基础设施等因素,完善空间治理体系,优化形成区域协调、城乡融合、人水和谐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推动“两城引领”“三带联动”“六镇协同”的产业及空间发展布局加快落地。

2. 重塑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布局。围绕我区汽车(新能源、智能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技术、智能家居和绿色建筑、生物医药及大健康、文化旅游、农业等产业,强化产业发展的空间承载力。优化完善产业地图,实行产业用地总体管控和结构管控,全面推行新型工业用地(M0)制度。构建“十字双轴、东西双心、南北双园、科技双谷、中法双镇、多廊道多组团”空间结构,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可示范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标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318国道三产融合示范带、嵩阳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和汉江沿线精致农业示范带为抓手,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发展。

3. 优化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布局。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农贸市场、学校、医院、商场等生活设施,打造15分钟生活圈、10分钟公共活动圈。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挥更大支撑赋能作用。完成武汉常福平战结合医院等项目建设,支持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建设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空地一体化急救中心,建成区级院前急救中心和3个分中心,打造12分钟新城区医疗急救圈。

4. 筑牢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布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编制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推动矿山生态修复、湖泊水体整治、林地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健全“自然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五级公园体系,优化城市风道、水道、绿道和蓝道空间,打通城市内部水系、绿地和城市外围河湖、森林、耕地,形成结构完整、滨水特色突出的生态网络。

(二)开展高标准城市建设

实施品质城建行动,推动基础设施功能复合化、智慧化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品质品位。

1. 高水平打造重点功能区。推动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和中德国际产业园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基本建成,提升高端要素、优质产业、核心功能、规模人口的集聚承载能力,打造成为湖北乃至华中地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促进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加快实施“擦亮小城镇”行动,带动地铁小镇、生态小镇等特色功能单元综合开发。

2. 打造交通强国建设示范城市。持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增密、互通、提质”,加快完善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蔡甸经济开发区(山街)、蔡甸城关等重点区域次支路网建设,构建“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路网布局,消减交通拥堵点。建设公路联网工程,积极对接武汉西高铁站、西武福高铁、武汉都市圈城际铁路环线和京港澳高速、武汉都市区外环线、武天高速,构建“44纵”高快速对外路网体系和“1212纵”干线区域路网体系。

3. 推动市政设施提能增效。对全区供水系统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全面完成蔡甸水厂续建工程,改造城乡供水管网,提高水质标准、保障供水压力和降低管网损耗,继续实施城乡二次供水设施升级改造,加快构建与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相适应的城乡供水系统。结合城镇化发展需要,完善电网结构,适度超前建设城区配电网,提升变压器容量,增加变电站布点和线路,加快形成双侧电源结构,提高配电网对负荷增长的适应能力。着力建设和配建停车泊位,同步推进公共停车场(库)建设,配套完善停车场(库)和新能源充电设施。

4. 打造“新基建”创新城市。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快推动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建立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实现政府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在G318S104S105、嵩阳大道、天鹅湖大道、通城大道等干线道路开展基础设施数字化试点,打造交通数字管理大平台。加快推进智慧电网、智慧路灯、智慧停车等智慧市政设施建设。构建覆盖“5G+千兆光网+政务云网”的网络基础设施体系,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为示范,推动全区5G站址规划和基站建设,加快推进全区5G商用网络布局,力争2021年实现5G网络城区全覆盖。

5. 构建韧性城市体系。健全城乡防洪水体系,提升城乡防洪标准,形成完备的防洪保护区。巩固汉江干堤、杜家台分蓄洪区北围堤、洪北大堤和民堤民垸堤防,加大对蔡甸城关、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常福之心、南湖半岛等系统主干道路排水管网的新、改、扩建力度,持续完善蔡甸东湖水系、西湖水系、小湖水系及通顺河水系等水系调度方案,实施湖泊群应急排涝调度、新增蓄滞空间。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到2025年建成面积不低于13平方公里。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优化重要应急物资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强化灾害监测预警防控,完善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加强燃气、隧道、桥梁等领域运维管护,加快推进老旧燃气、供水等管网更新改造,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6. 建设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以区级医院为龙头、街道乡(开发区)卫生院为支撑、村(社区)卫生室为基础的医共体,初步建成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到2025年,全区所有街道乡(开发区)至少建有一个具备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城市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标率达100%。优化教育资源供给,2025年之前规划新建普通高中2所,配建义务段中小学校17所,公办幼儿园2所,改造升级公办幼儿园27所,接收移交住宅区配建幼儿园19所。实施蔡甸区全民健身设施精品工程,加快全民休闲健身带、“体育中心”建设,为市民提供设施完备、服务优质的文体活动空间。健全公租房、共有产权房、人才保障房、征收安置房“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解决好新市民等群体居住问题。

7. 打造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全力推进绿道建设,形成林荫路、绿道、通道绿化的绿廊公园网络。推进知音公园、独山公园,龙泉、索子长河、桐湖等郊野公园,花博汇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加强长江、汉江沿线护堤林、防浪林建设,推进河道管理范围内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因地制宜保护自然湿地,恢复岸线生态,建设生态公园,构建绿色生态长廊。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持续打好后官湖水质提升攻坚战,建设污染物收集处理设施,深入开展河湖流域水环境“三洁”和清“四乱”行动,基本消除Ⅴ类水体。加快完善污水收集主干管和支管建设,改造混错接雨污管网,实现雨污分流。大力提升空气质量,实现二氧化氮和臭氧浓度保持稳定并力争改善,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持续下降。

8. 加快城市有机更新。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因地制宜开展“微规划”“微改造”“留改拆”,有序推动蔡甸街道滨江、齐联、张湾街道柏林集镇、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新天等四大片区旧城改造,研究推进蔡甸六小、孙家畈、新庙等旧改储备项目的前期工作,全覆盖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建设完整居住社区,以居民步行510分钟到达为原则,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开展健康型街道及邻里中心示范创建工作,加快补齐老旧小区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

(三)实施高水平高效能城市管理

聚焦“净、平、明、绿、美、齐、优”七大目标,系统提升环境品质,塑造靓丽蔡甸形象,持续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1. 加强市容精细化管理。推行“精致环卫”,实施道路、工地、市场、小区、公路、水域、园林等重点区域深度保洁,加大老旧社区、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铁路沿线、城市进出口等薄弱区域环境整治,实现环境面貌明显改善。优化环卫作业方式,主次干道机械化作业率达到98%以上,环卫作业市场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提升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实现日常保洁全覆盖。

2. 塑造靓丽蔡甸形象。到2022年底,提升6条道路绿化景观15公里。打造园林小景12处、花田花海20公顷,布置时令花卉150万盆,立体花坛2处,花漾街区1个。新建绿地60公顷、绿道10公里。推进东西山系生态人文廊道九真山国家森林公园及周边片区景观提升。新建1个西环公园、5个口袋公园。完成植树造林0.27万亩、森林抚育1.05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0.6万亩。建设“村增万树”示范村9个、标准村30个。建设四环线生态带47亩。精心打造地标建筑群,塑造错落有致、疏密有度、高低起伏的城市天际线。严格管控城市立面形象,提升“第五立面”美化水平,展示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武汉“西大门”门户形象。

3. 规范城市交通秩序。实施道路提升行动,加强路面病害治理,规范管理占道挖掘施工。开展道路交通全要素治理,打造精致交通片区、精致路口,全面提升疏堵保畅水平。持续巩固停车秩序示范路管理效果,逐步拓展严管范围。规范广告牌、交通标志设置,实现各类城市管线设施优化“共杆”,加强架空线规范治理,逐步清理“空中蜘蛛网”。提升道路景观亮化效果,遵循“绿色、环保、节能”原则,完善蔡甸大街、汉阳大街、莲花湖周边夜景层次,实现灯明景靓。

4. 提升窗口行业服务水平。深化“武汉因你而荣”文明实践、文明单位创建等活动,开展窗口行业群众满意度季度测评排名,提高窗口行业文明创建水平。深入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开展诚信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选树和宣传诚实守信先进典型。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提升政务窗口服务质量。

5. 强化城管智慧化赋能。围绕城市精细化、集约化、智慧化发展要求,及时调整升级优化执法监督平台,强化智慧城管数据融合,实现数据共享,建设与街道综合体制改革实际相适应的市、区、街道乡(开发区)三级组织构架及相关应用功能,持续提升城管执法规范化、法治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积极推进我区智慧环卫信息化、智慧桥梁、智慧燃气、智慧井盖等系统建设和应用,整合城管系统现有各项资源,把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相结合,完善数据分析、决策、管理等工作,推动城市管理水平提升。

6. 创新城管体制机制。优化城市综合管理考核机制,区城综委办公室要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职能,主动对接相关区直部门和各街道乡(开发区),及时研究解决渣土污染、暴露垃圾、薄弱区域市容环境等城市管理重难点问题。突出群众关注热点和城市管理短板问题,定期召开“大城管”协调会,定期排名通报、评选红黄旗单位、曝光“十差”,激励先进,倒逼后进。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双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由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规划、建设、管理三个专项工作小组,分别由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同志担任组长,专项工作小组办公室分别设在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城管执法局,负责任务分解、组织协调、督促指导、评估评议、迎检上报等工作。各街道乡(开发区)、区直各部门和单位要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按照我区任务清单,分年度明确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和责任主体,做深做实项目用地、征地拆迁、要素保障、工程建设等工作。

(二)健全推进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调度机制,实行每周一调度、每月一通报、双月一交流、每季一总结、半年一讲评、全年一考核。定期开展现场交流,总结主要成效、分析问题短板,推广经验做法。将城市能级提升、品质提升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全区绩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督查督办,强化通报约谈,严格兑现奖惩。

(三)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对亮点区域、特色项目、重点工程、典型做法进行深入报道。加强宣传发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动员广大市民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双提升”工作,倡导“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精神境界,推动形成“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生动局面。

    附件:1. 蔡甸区构建高起点高质量规划体系工作方案

          2. 蔡甸区开展高标准高品质城市建设工作方案

          3. 蔡甸区实施高水平高效能城市管理工作方案

          4. 蔡甸区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双提升”项目清单

蔡甸区人民政府

2021716


附件1

蔡甸区构建高起点高质量规划体系工作方案

为了构建高起点高质量规划体系,编制一流规划,制定本专项方案。

一、工作目标

支撑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目标定位和“五个中心”建设,强化规划的战略性、引领性,突出支撑性,注重操作性,完善规划体系,加大综合交通、市政设施、公共服务、环境品质等系统支撑和土地保障,促进功能集聚,提升城市能级和品质。到2025年,“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更加完善,优化形成区域协调、城乡融合、人水和谐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探索出一条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集约化发展新路。

二、重点任务

(一)完善规划体系,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1. 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蔡甸区国土空间规划分为区、街道乡(开发区)二级,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三类。加快构建以区级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为支撑,主体功能区为抓手,全域全要素、地上地下全覆盖,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多规合一”规划编制体系。完成区、街道乡(开发区)二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综合交通、地下空间、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更新、生态修复、农业、水利、能源等国土空间专项规划;推进城镇开发边界内控制性详细规划升级和城镇开发边界外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建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蓝图”。综合考虑地形地貌、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基础设施等因素,完善空间治理体系,形成“依江、绕湖、环山,组团式、网络化”空间形态,构建“两城引领、三带联动、六镇协同”的总体空间发展框架,推动形成中心带动周边、人与自然和谐的良性发展格局。

2. 强化蔡甸区在武汉西部门户节点的地位,推进武汉向西同城化发展。坚持“9个城市就是1个城市”,落实武汉城市圈功能和空间布局,编制城市圈空间规划和研究。完善梯次联动的区域创新与产业布局,加快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功能有机融合,依托车谷副城的产业优势,沿318国道打造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强化城市发展廊道上区域产业协作和空间共同发展;依托汉江、沉湖、通顺河的生态资源优势,实现汉洪生态的协同保育;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加强基础设施支撑保障,形成一体融通的基础设施网络。

3. 彰显特色,优化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各类型地区比较优势,逐步形成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稳固山水资源和生态基底,引导“两轴两带、城绿交融”有序发展,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推动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国土空间开发有序的空间发展格局。推动蔡甸区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发展,提升高端要素、优质产业、先进功能、规模人口集聚承载能力,完善城市核心功能,塑造高品质城市形象。大力推动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落地实施,制定和完善相应管控规则,强化底线约束。支持城镇化地区高效集聚经济和人口,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空间,推进蔡甸经济开发区、中法生态城、蔡甸城关产城融合发展;支持农产品生产区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支持生态功能区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人口逐步有序转移,创新生态保护模式,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坚持全区“一盘棋”,促进“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城与镇、镇与乡村之间交通、产业等联系协作,梯次带动、互相促进。

(二)强化核心职能,推动城市能级提升

1. 打造重点功能区,促进战略功能集聚发展。按照“目标—职能—空间”传导路径,完善主体功能区体系规划,统筹“五个中心”建设空间。按照“整体谋划、重点推进”的思路,围绕蔡甸区“十四五”发展重点,划定重点功能区,并编制重点功能区的城市设计,实现在城市设计的基础上开展项目招商及满足成片开发的需要。坚持生态为核,突出生态特色,构建“十字双轴、东西双心、南北双园、科技双谷、中法双镇、多廊道多组团”空间结构,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可示范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标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318国道三产融合示范带、嵩阳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和汉江沿线精致农业示范带为抓手,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发展。围绕提升新城区综合承载能力,加速补齐城市发展短板,城市化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城市空间格局不断优化,加快推进主城南移东扩西进。

2. 强化枢纽支撑,提升综合交通效能。整合武汉交通枢纽资源,全面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对外辐射能力和影响力。以“强核心、补短板、畅瓶颈、促衔接”为重点,构建运输方式结构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的现代交通网络。轨道交通方面,实施轨道交通联通工程,推动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启动建设,实现与蔡甸线知音站对接,推动10号线纳入武汉市第五轮轨道交通规划并启动建设。公路方面,实施公路联网工程,加快推进318国道(山段)快速高架、S105蔡城线改扩建、琴川大道(城关段)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对接武汉西高铁站、西武福高铁、武汉都市圈城际铁路环线和京港澳高速、武汉都市区外环线、武天高速,构建“44纵”高快速对外路网体系和“1212纵”干线区域路网体系。推进农村公路惠民提质,加快建设“四好”农村路,推进乡村产业路建设、村湾公路提档升级、危桥改造等,提高农村地区交通通达深度。港航方面,推进蔡甸港区建设,重点加强龙家台作业区升级改造,完善集疏运体系,实施汉江航道整治工程,提档升级徐尹邓、八大、上游等客运渡口。

(三)加强专项支撑,推动城市品质提升

1. 增强基础设施韧性,保障城市运行安全。“补短板”与“提品质”相结合,规划构建“韧性安全、智慧发展”的市政设施体系。构建覆盖“5G+千兆光网+政务云网”的网络基础设施体系。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为示范,推动全区5G站址规划和基站建设,加快推进全区5G商用网络布局,力争2021年实现5G网络城区全覆盖。统筹4G5GWLAN等无线网络协调发展,加快城市郊区、铁路和高速公路沿线网络优化覆盖,提高网络质量。提升城乡供水品质,打造饮用、备用“双水源”城市;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完善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加快流域性大型终端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增规模5万吨/日,实现污水系统提质增效;推进垃圾分类体系;加快完善城市危险废弃物处置体系,实现医疗废弃物处理规模翻一番,处理能力达到100/日;推行海绵城市建设、优化水系调度,提升内涝防治标准,排涝能力总体达到20年一遇以上;构建水、陆、空相结合的立体消防体系,实现5分钟消防安全全覆盖。

2. 提升公共设施服务水平,增进民生福祉。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挥更大支撑赋能作用。强化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建设,完成武汉常福平战结合医院等项目建设,支持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建设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空地一体化急救中心,建成区级院前急救中心和3个分中心,打造12分钟新城区医疗急救圈。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加强城市空间立体性开发。加强市政道路维修改造,高标准敷设城市地下管线,开建琴川大道东延线,打通城关断头路,畅通微循环,推进人防工程建设。全面完善城镇生活废污水收集管网,建成蔡甸城关东部区域清水入江工程,实现城镇雨污分流。加强城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建设,新改扩建二类以上公共厕所20座。完善城市照明设施,开展架空管线整治。满足居民充电停车需求,集中建设一批充电桩、智能化停车场(库)、停车楼。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全面实施“精致园林”增绿提质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江滩公园四期、口袋公园建设,营造“公园+”开放舒适的公园街区。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农贸市场、学校、医院、商场等生活设施,打造15分钟生活圈、10分钟公共活动圈。

3. 构建蓝绿交融的生态网络,提升环境品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编制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推动矿山生态修复、湖泊水体整治、林地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健全“自然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五级公园体系,优化城市风道、水道、绿道和蓝道空间,打通城市内部水系、绿地和城市外围河湖、森林、耕地,形成结构完整、滨水特色突出的生态网络。利用城市边角地、空闲地“见缝插绿”布局“口袋公园”。

4.“留改拆建控”并举,实施城市更新。坚持“五年规划+年度计划”的城市更新编制体系。加快推动编制蔡甸区城市更新规划及年度计划,促进低效工业用地提质增效,完善基础设施、公服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留房留人、留房提质、拆除改造”,加快推动滨江及齐联片区成片连片改造。

5. 强化“全生命周期”规划建设管理,促进城市精细化提升。为提升城市面貌,将城市设计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围绕我区“十四五”发展重点,我区划定了滨江齐联片、城南片、地铁小镇片、常福之心片4个重点功能区,并启动整体城市设计及地段城市设计,实现在城市设计的基础上开展项目招商及满足成片开发的需要。通过城市设计对区域的空间结构、公共空间、交通系统、地下空间、建筑高度、建筑形态提出相关管控要求,并将城市设计核心要素等相关内容纳入到规划设计条件,作为建设项目供地会的前置要件。按照“政府主导、统一管理、封闭运行、市场运作”的模式,整合与城市开发建设相关的关键政府部门,最大程度促进招商、规划、建设等各环节之间的沟通、协调与合作,打造一批代表蔡甸最新建设成就和城市形象特色的标志性区域。

(四)强化规划全过程管理,推动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

1.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在“四办”基础上全面推行规划行政许可事项、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上办”和窗口“集中办”。优化项目选址、用地预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等审批流程,推动“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多评合一”“多验合一”。完善城镇开发边界外乡村规划许可证制度。推进建设工程领域告知承诺制。

2. 严格规划实施,强化刚性约束。建设全域覆盖、动态更新、上下贯通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作为实施各类城市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全程留痕。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做好与省级、市级平台的对接,推进与其他信息平台的联通和数据共享。

3. 建设城市仿真实验室,搭建国土空间决策系统。统筹城市地理空间信息,融合城市运行数据,对城市时空数据集成管理,形成以现状底图、规划蓝图和实施动图为核心的现代化城市时空数据体系,实现全域全要素、规划全流程的数字化覆盖。推进城市智能方法、智慧仿真工具研发,为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的调查评价规划编制、政务服务、实施监督提供支撑和技术保障。

4. 规范规划设计管理,提升规划设计水平。加强国土空间规划行业人才培养和多专业合作。规范规划成果编制要求,统一底图、统一底数、统一坐标、统一标准。通过征集招标,引入国内和国际知名技术单位(团队)参与蔡甸区规划设计。严格行业监管,强化规划设计单位责任,开展责任规划师试点工作。发挥“众规武汉”平台作用,提高规划工作的公众参与度,推动城市规划共谋、共建、共享、共治。


附件2

蔡甸区开展高标准高品质城市建设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提升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的工作部署,开展高标准城市建设,加快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特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国际合作创新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绿色发展先行区、幸福宜居生态区总体定位,围绕“两城引领、三带联动、六镇协同”的总体空间发展框架,加快建成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和品质,为把蔡甸建设成为现代化大武汉的重要增长极和靓丽窗口提供坚实基础。

二、重点任务

(一)规划建设重点功能区

1.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坚持因地制宜、“留改拆建控”并举,加快推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两年内完成征收拆迁约235万平方米。其中: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104.2万;蔡甸街41万;大集街2.5万;蔡甸经济开发区(山街)40万;张湾街32万;玉贤街7.5万;侏儒山街0.5万;消泗乡4.3万;索河街3万。

2. 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区。加快建设中法生态科技谷、中法半岛小镇、什湖生态示范园、马鞍山生态示范园以及中德国际产业园、现代物流产业园、“常福之心”等重点功能片区,高标准打造品质化生态新城、现代化产业新城。推动蔡甸城关(含柏林地铁小镇、城南片)、张湾柏林老集镇一体化发展,重点实施地铁小镇商住项目、城市综合服务中心、滨江齐联旧改以及柏林老集镇改造建设,构建城市行政服务、商业办公和休闲娱乐新格局。

(二)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城市

1. 织密微循环路网。加快完善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蔡甸经济开发区(山街)、蔡甸城关等重点区域次支路网建设,构建“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路网布局,消减交通拥堵点。到2025年,建成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范围琴润大道、汉津大道、龙阳湖南路西延线、快活岭大道等总长63公里道路工程;建成蔡甸经济开发区(山街)中德产业园拓展区、常福北区、产城融合发展区小湖区域配套道路工程;建成蔡甸城关城南片、地铁小镇范围次支路总长约39公里,基本形成城市全域次支路网。

2. 完善交通运输通道。到2025年,建设公路联网工程,完成318国道(山段)快速高架、S105蔡城线改扩建、京港澳高速改扩建、琴川大道(城关段)等重大项目建设,完成四环线夏家咀连接线及中法城收费站改造,积极对接武汉西高铁站、西武福高铁、武汉都市圈城际铁路环线和京港澳高速、武汉都市区外环线、武天高速,构建“44纵”高快速对外路网体系和“1212纵”干线区域路网体系。

3. 提升慢行交通品质。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什湖、马鞍山为中心,四级生态廊道为轴线,构建“环形+放射状”绿道网络。到2025年,基本建成什湖、马鞍山绿道,串联汉江、后官湖、三环线绿道,融入市域绿道网络,开建知新路跨汉蔡快速路慢行通道,建立休闲慢行交通体系。建成沿干路、支路布局的慢行道和沿生态廊道布局的慢行专用道,建立通勤慢行交通体系。建立与地铁站点无缝对接的换乘交通体系。

(三)打造安全韧性城市

建设一流城市电网,结合城镇化发展需要,提升变压器容量,增加变电站布点和线路,加快形成双侧电源结构。重点完成霞光村110kV输变电、张湾街110kV输变电、新天110kV输变电、马鞍山110千伏输变电等工程,谋划建设常福220kV变电站、后官湖110kV输变电、蔡甸区35千伏姚家山变10千伏姚西线新建、蔡甸区110千伏新天变10千伏新天联络一回线、新天联络二回线新建等工程。构建快速高效的消防应急救援体系,强化消防队站布点和灭火救援装备建设,加快实现重点地域5分钟、其他地域15分钟消防安全全覆盖;织密消防水源网络,坚持老区按需补建、新区依规施建,确保全区域消防水源充足。

(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1. 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加快实施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工程建设、基层卫生设施及疾控设施工程建设,构建形成平疫结合、均衡覆盖的医疗卫生设施体系,打造12分钟新城区医疗急救圈。重点建设武汉常福医院、蔡甸区中医院医疗综合楼、蔡甸区人民医院医共联合体、蔡甸区中医院医共联合体、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二期、蔡甸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综合楼、蔡甸人民医院综合服务中心、疫情防治中心,完成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3个村卫生室提档升级。

2. 建设老年友好社会。引导老年人家庭实施住宅设施适老化改造,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社区配套用房建设范围。到2025年,每个街乡至少建有一所以农村特困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专业照护为主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健全老年教育体系,完成区老年学校改造提升,落实特殊教育支持政策。

3. 优化教育资源供给。逐步推进《蔡甸区普通中小学布局规划(20202035年)》落地建设,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示范区,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实现划片就近入学,缓解“择校热”。到2025年,规划新建普通高中2所,配建义务段中小学校17所、公办幼儿园2所,改造升级公办幼儿园27所,接收移交住宅区配建幼儿园19所。

4. 建设体育强区。实施蔡甸区全民健身设施精品工程,加快全民休闲健身带、体育中心、体育场建设,加大村(社区)体育设施的投入和提档升级力度,增加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的体育设施供给。

5. 创建邻里中心示范。强化生活服务配套,加快以中法生态城、蔡甸经济开发区(山街)以及蔡甸城关范围为主的社区邻里中心布局建设,建立民办社工机构、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运营模式,提供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综合性社区服务。

(五)促进城乡建设融合发展

按照“全面提升、连片打造、辐射带动、区域示范”的要求,实施“擦亮小城镇”行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批配套完善、精细秀美、宜居宜业、各具特色的美丽村镇。到2025年,重点培育23个特色功能小镇,完善镇区路网,拓展城镇发展空间,配套建设停车场、街头小游园、公共绿化、给排水管网、路灯等市政基础设施,完成综合环境整治,全面提升小城镇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质量;以嵩阳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引领,打造8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带),建设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

(六)创建生态园林城市

持续增加城市绿量、提升节点景观、构建生态格局,加快建设以综合公园、口袋公园为主体的城市公园体系,以郊野公园、郊野绿道为主体的农村公园体系,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为主体的自然公园体系。不断完善城市森林带建设,推进嵩阳大道、成功大道沿线生态景观化改造,完成沪渝高速外环线武汉西立交等城市重要出入口以及汉蔡高速、沪渝高速等一般路段实施环境提升,实施道路园林绿化提档升级,打造具有多彩风情的生态城廓,营造水生、湿生和陆生连续的滨水绿带。

(七)建设汉江河道生态廊道

加强汉江沿线护堤林、防浪林建设,推进河道管理范围内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构建绿色生态长廊和城乡防洪水体系。重点推进杜家台分蓄洪区整治、蔡甸区汉江干堤防洪保障配套设施、汉江江滩公园灾后重建及通道闸口改造、洪北堤2020年灾后水毁修复,小(二)型水库设施水毁修复及提档升级,以及东风闸、黄陵矶闸2020年灾后水毁修复等工程。加强汉江排污口管控及治理,严格现场执法,防止乱排乱建。

(八)提升物业服务水平

深入推进住宅小区第三方综合考核、物业企业业务培训活动,提高物业行业服务水平;积极开展优秀自管小区评选奖励、“红色物业”“结对帮扶”行动,强化对无专业物业服务自管小区的支持保障,切实改善小区居住环境。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清单管理。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做实做细“双提升”任务分解和工作谋划,有效落实“项目化、工程化、具体化、精细化、时序化”的五化管理模式,提升前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实施,逐条完成清单任务。

(二)强化行业统筹。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本领域的项目统筹,积极对接上级主管部门的建设规划和相关政策,细化项目安排,做好项目储备,按照“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达效一批”的要求,实现动态滚动管理,增强投资增长的后劲。

(三)强化要素保障。区发改、财政、资规、住建、行政审批等部门加强对建设项目的资源投入和政策支持,因项定策、逐项施策,为项目“快过审、多过审”创造条件。各街道乡(开发区)要保障项目拆迁,及时提供施工场地。


附件3

蔡甸区实施高水平高效能城市管理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提升城市能级和品质“双提升”工作部署,实施高水平高效能城市管理,优化城市发展环境,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聚焦“净、平、明、绿、美、齐、优”七大目标,实施卫生、道路、亮化、园林、形象、秩序、服务七大提升行动,努力打造精致城市、魅力城市、幸福城市。

二、重点工作

(一)实施卫生提升行动。持续推进“精致环卫”,主次干道机械化作业率达到98%以上。实施垃圾容器提档升级,城关主干道240升垃圾桶全部更换为分类式垃圾容器。加快推进全区环卫市场化改革,环卫作业市场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实现全区8座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点,3座生活垃圾处理厂收运管理达标率85%以上,建筑工地内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加强环卫设施运行管理,完成宜居新城、侏儒山垃圾转运站提档升级,打造成生态、环保、智能型垃圾转运站。提高公厕管理水平,新建5座城镇公厕,完成城关8座公厕升级改造,公厕管理达标率90%以上。加大工地、市场、村湾、公路、水域、老旧社区、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铁路沿线、城市进出口等薄弱区域环境整治,实现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加大公园、广场、街头游园、口袋公园等公共场所日常保洁,提升环境卫生水平。落实村湾环境长效监管,对全区288个行政村和4个原种场实施检查考核。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备,投入分类垃圾桶4000个,其他垃圾运输车5辆,电动分类收集车40台,建设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施5座,创建市级垃圾分类示范村5个。(责任单位:区城管执法局、区园林和林业局,中法生态城管委会社事处、各街道乡〈开发区〉)

(二)实施道路提升行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规范占道工程管理,及时修复处理破损路面,清理、清除占道障碍物、堆砌物,保证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行。加快树藩大街、茂林路、汉江北路、五贤北路等20余条市政道路的综合整治和维修改造,提升城关道路通行质量。落实“一边边、一半半、一段段”打围方式,严控断交封路行为,推动地下管网工程和道路工程同步施工,规范道路占挖施工管理,逐步解决“马路拉链”问题。全面排查道路井盖、箱柜、杆牌、管线、指示标牌、城市家具、树穴、绿化护栏等道路附属设施,明确管养责任,确保设施完好。推进市政设施智能化管理,启动蔡甸大街、莲花湖大道、临嶂大道智慧井盖试点工作。实施老旧小区架空管线和废弃线杆清理工作,规范道路光电箱设置及美化。加强燃气、桥隧等安全管理,压实主体责任、属地责任和监管责任,以全时段监管、全链条预警、全过程保障,确保城市运行安全。(责任单位:区城管执法局、区交通运输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水务和湖泊局、区公安分局〈交通大队〉、区园林和林业局,中法生态城管委会社事处、各街道乡〈开发区〉,区电力、通信部门)

(三)实施亮化提升行动。提升景观亮化效果,遵循“绿色、环保、节能”原则,完善蔡甸大街、汉阳大街、莲花湖周边夜景层次,实现灯明景靓。加强景观照明设施日常巡查管理,提高问题处理能力,确保设施安全运行。健全节日氛围营造工作机制,围绕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活动,在重点路段、商圈和景区张挂国旗、灯笼等装饰物,营造祥和、喜庆节日氛围,提升城市形象。(责任单位:区城管执法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中法生态城管委会社事处、各街道乡〈开发区〉)

(四)实施园林提升行动。新建绿地80公顷、绿道10公里。推进东西山系生态人文廊道九真山国家森林公园及周边片区景观提升。新建西环公园、口袋公园。完成植树造林0.27万亩、森林抚育1.05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0.6万亩。建设“村增万树”示范村9个、标准村30个。建设四环线生态带47亩。实施小微湿地修复2处以上。新增大树3万株、花卉10万株。提升嵩阳大道、莲花大道、西环路等6条道路绿化景观15公里。打造园林小景12处、花田花海20公顷,布置时令花卉150万盆,设置立体花坛,打造花漾街区。实施公园景观焕新,完成拆围透景、老旧公园更新改造、植物补植更新等工作。推进公园治理能力提升,汇聚社会资源参与公园管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举办各类公园活动不少于20场。创建自然教育绿色营地(基地)1个,组织举办花事活动不少于2场,创建园林式小区(单位)不少于12个。(责任单位:区园林和林业局,中法生态城管委会社事处、各街道乡〈开发区〉)

(五)实施形象提升行动。全力推进影响重点示范项目实施的建(构)筑物的拆迁、腾退等工作,推进规划范围内河道堤防管理范围内违法违规建(构)筑物的清理、腾退。加强汉江沿线护堤林、防浪林建设,推进河道管理范围内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因地制宜保护自然湿地,恢复岸线生态,建设生态公园,构建绿色生态长廊。加强汉江排污口管控及治理,严格现场执法,防止乱排乱建。将地铁小镇、柏林小镇、城南片、滨江齐联片、常福之心纳入20212022年城市设计编制及审批范围。对沪渝高速外环线武汉西立交等城市重要出入口以及汉蔡高速、沪渝高速等一般路段实施环境提升。(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城管执法局、区生态环境分局,蔡经开管委会〈奓山街道办事处〉、蔡甸街道办事处)

(六)实施秩序提升行动。治理318国道(东风大道高架桥〈三丰加油站〉至蔡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堵点,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深化“精致交通”建设,巩固汉阳大街、莲花湖大道等停车示范路创建成果,推广闲置空地公共停车场设置,增加停车泊位,缓解停车难问题。强化机动车乱停、电动车乱穿、渣土车乱闯、面包车乱载等违法整治,严厉打击酒醉驾、涉牌涉证等危害公共安全交通违法行为。坚持主干道严禁、背街小巷严控、特设区域规范有序的原则,对占道经营、出店经营、乱堆乱放、占道洗车等行为严格执法。严格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和指引,整治违规广告招牌,提高广告招牌品质。以蔡甸大街沿线小区为创建区域(西起太丰路三和剑桥城,东至新福路阳光新城小区),开展“共建美丽街区、共管城市家园”活动,达到“干净、整洁、有序、安全、共管”的目标。打造中法生态示范城新天片区(新天大道-五贤南路-五贤东路-健康谷路)精致片区。(责任单位:区公安分局〈交通大队〉、区城管执法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中法生态城管委会社事处、各街道乡〈开发区〉)

(七)实施服务提升行动。以“武汉因你而荣”文明实践、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为抓手,开展诚信教育主题实践活动,选树和宣传诚信典型。围绕卫生环境、服务设施、安全保障、管理规范、公共秩序、服务态度、服务流程、服务效率、公益宣传、志愿服务等10个项目,提升全区窗口行业和交通场站服务水平,改善卫生状况、维护交通秩序、提高群众满意度。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监督检查和双随机检查,开展风险等级管理,鼓励餐饮服务单位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对标做好餐馆、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临街小餐馆小吃店文明餐桌创建。加强对全区物业行业的教育管理,定期开展督查排名通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动各项便民惠民医疗卫生服务措施落地见效。简化办事环节,优化办理流程,探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机制,全面提升政务窗口服务质量。(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委文明办、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公安分局〈交通大队〉、区城管执法局、区交通运输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行政审批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大数据中心,中法生态城管委会社事处、各街道乡〈开发区〉)

三、工作要求

(一)明确目标,压实责任。各单位要对照职责认领工作任务,加强责任意识,落实部门主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监管执法责任,形成全方位的责任网络和依法治理城市的氛围。要实行清单式管理,跟踪式推动、销号式验收。加强工作联动,提升协调管理能力、源头治理能力、严格执法能力、宣传发动能力,对重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研判,实施综合治理,确保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二)加强保障,提质增效。各单位要多方面筹集资金,科学安排重点工作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快推进城市管理现有资源整合,强化数字赋能,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实现城管问题实时感知、智能分析、精准研判,协调指挥和应急处置,提升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

(三)宣传引导、营造氛围。坚持党员带头与全民参与相结合,动员广大市民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形成工作合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村庄清洁行动,发动广大市民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环境秩序整治,清洁家园等志愿服务活动。



附件: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