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泗乡人民政府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安排

2022-12-06 14:56 消泗乡人民政府

2021年是启动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启动之年,也是乡、村两级组织的换届之年。2021年以来,我乡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系列决策部署,全力补足汛后短板,统筹抓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认真组织实施乡、村两级换届工作,确保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全乡继续保持了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2021年工作总结

2021年,我乡紧抓“十四五”规划,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 稳质增效,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一是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全年完成财税收入221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6806万元,招商引资3000万元,新增市场主体247户,其中农、林、牧、渔业75户,制造业8户,建筑业22户,批发和零售业82户,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6户,交通运输业13户,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9户,其他12户。二是旅游产业不断升级。高标准举办第八届知音故里(消泗)油菜花节,吸引游客总量约30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约1.5亿元,促进农家乐和农副土特产销售市场蓬勃发展,“消泗油菜花海”品牌形象得到进一步宣传和推介,被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评为“湖北最美油菜花海”;国庆期间首次举办“稻香丰收节”,以“格桑花开,芦苇稻海庆丰年”为主题,精心打造的200亩格桑花景区、稻野亲子乐园广受游客欢迎,“十一”黄金周仅首日就吸引游客近3万余人,为周边农户和餐馆提供了新的消费群体和收入来源,进一步丰富了湖乡旅游体系,形成了“春看油菜、秋观稻花”的特色旅游景观。三是特色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大力实施“三乡”工程,招募七壕村王祥华等能人回乡投资创业,引进武汉沉湖七壕东兆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6家农企,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进螃蟹、稻虾、有机蔬菜等规模化养殖产业以及特色种植和观光采摘农业发展,全乡特色种养殖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 固本强基,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一是全力补足汛后短板。投入4906万元资金实施消泗乡民垸堤防水毁浪坎修复工程、消泗乡小农水水毁灾后重建项目等补短板工程,对险工险段进行整险加固,完善堤防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灾后移民搬迁工程,摸排锁定标高在27.11米以下居民232户,完成还建小区征地及规划设计工作,正在办理用地审批手续;修订完善防汛预案,备足防汛物料,开展汛前拉网式安全隐患大排查,对区域内所有泵站进行全面检修,确保汛期设备正常运转,全力守护湖乡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是持续完善基础设施。2021年共申报乡村振兴项目31个,其中中央资金项目7个共270万,已全部完工;市级资金20个共941万,5个项目已完工,其余项目正在施工中;区级资金项目4个共3168.93万,主要用于我乡连片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其中围绕水产种植养殖配套设施升级改造2个,围绕蔬菜基地基础设计升级改造1个,围绕旅游景区及特色农作物种植基地基础设施改造升级1个。三是稳步推进美丽乡村。稳扎稳打推进七壕村美丽乡村项目,总投资1608.76万,按照徽式建筑风格统一对151户居民房屋进行立面改造、强弱电入地、给排水工程完善等提档升级,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模板;持续深入开展厕所革命,新建公共卫生厕所7个,其中6个已完工,进一步推进“旱厕清零”,全年共拆除旱厕727座。四是有效实施“擦亮小城镇”行动。科学规划编制《蔡甸区消泗乡“擦亮小城镇”行动规划》,细化项目清单,建立项目库,2021年共策划实施两个项目,其中文卫路道路改造工程已完工,泗通大道基础改造工程已完成招投标。

(三) 兜住底线,民生事业明显进步。

一是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定期开展村湾清洁行动,实现人居环境绿化、靓化水平不断升级;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充实“三长三员”工作队伍,落实河湖长乡级10名,村级12名,制作河湖长公示牌21块,全面推广巡湖APP,加强河道管理与水质监测,有效落实中央环保督察整改点位1处、区级督办整改点位34处,拆除沿河建筑物6处,清“四乱”成效明显,全乡流域无劣Ⅴ类水质;严格落实秸秆禁烧工作,全乡共设立8个监测点,覆盖12个村,全年共收到报警事件700余起,全部完成反馈和处置,乡内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二是社会民生事业明显进步。全面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整改验收工作,实现农村污水管网接户率达92%以上,集镇生活污水收集管网覆盖率达100%,饮水安全率达100%;开展“擦亮小城镇”百日综合整治工作活动,清除环境卫生暴露垃圾94吨,更新垃圾容器136处,拆除乱搭盖7处共327平方米,整治违法占道经营36起;常态化开展控违拆违,美化乡容乡貌,整改辖区内渣土运输车车身不洁、未密闭运输和路洒等违规运输行为47起,整改消泗乡正街、泗通路和文卫路设置不规范的门面招牌57处。三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坚持“应保尽保,分类施保,限期保障”制度,严格遵循个人申请、入户调查、经济状况核查、民主评议、公示、乡审核、上报、审批等工作环节和程序,新农合、新农保参保率达100%,城乡低保常年公示率达100%、城乡低保庭经济状况核对率达100%,低保年度动态比率≥15%,全乡共有城乡低保家庭381户610人,新增40户59人,停发14户25人,取消28户43人,调标53户109人;设立社会救助一站式服务窗口,按政策及时审核申报临时救助17户、发放救助资金70158元。

(四) 真抓实干,乡村治理成效显著。

一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对贫困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的跟踪监测和帮扶力度,及时消除致贫返贫风险点,2021年全乡脱贫户收入来源稳定,农户经营性收入及各类转移性收入稳定,经营收入略有上涨,脱贫户最低人均收入为7146.5元、最高收入达到40000元,全乡脱贫户人均收入11252元,高于国家脱贫标准的2.62倍。二是扎实开展雨露计划。我乡严格按照雨露计划摸底调查,做好困难家庭职业教育学生排查、统计、汇总、申报工作,减轻困难家庭支出压力,引导脱贫户家庭子女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提升内生动力,促进转移就业,全年扶贫助学补助31人,补助资金发放合计4.65万元,同时排查出2020年春、秋季雨露计划漏发1人,补发1500元。三是切实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强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在洪河村和消泗社区设立乡村治理积分试点制度,引导村民“自家自治”,完善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治理体系,形成了具有消泗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提高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是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全乡12个村成立股份制经济合作社,实现股权颁证到户,扎实开展“三资”清理工作牌,规范农村土地经营秩序,实现土地资源有序流转,有效增加农民资产性收入。

(五) 多措并举,打造平安稳定和谐乡村。

一是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加大外来人员的排查力度,对重点场所严格落实每日消杀和新“四必”要求,持续推动疫苗接种工作,有效建立疫情免疫屏障。二是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全乡组织成立15个安全生产专班,对道路交通、燃气、学校、堤防、危化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定期排查质量安全生产隐患,进行“销号式”整改,全年共排查单位119次,排查一般隐患43起,整改一般隐患43起。三是强化平安稳定建设。民生服务热线高效运转,全年共受理市长热线542件,办结率100%,满意率达95%以上,切实为人民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法治宣传,全年提供免费法律咨询20余次,开展法律知识培训5次,培训人次达300人次,促进法治理念走进普罗大众;依托“雪亮工程”视联网应用项目,重新维修217个监控摄像头,加强平安湖乡建设;加大对邪教人员、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员的管控力度,定期开展随访工作,确保重点人员监测到位、管控到位。

二、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我乡贯彻落实“六镇协同”发展战略的奋战之年,我乡将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抓住历史发展机遇,科学谋划全年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强化环境整治,打造生态宜居新农村。

一是持续巩固沉湖湿地整改成效。坚持履行《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配合区湿地管理局,坚决取缔禁止在核心区、缓冲区内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合理管控实验区内的人类活动,保护湿地生态环境;配合区湿地管理局做好沉湖湿地生态修复工作,督促协调周边村落持续做好村湾环境、湿地大会周边及沿线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服务保障《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顺利召开。二是坚决打好污染攻坚治理战。进一步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大河湖长制工作力度,压实各级河湖长职责,督促各级河湖长认真开展巡河湖工作,按照上级部门要求落实好重点湖泊及小微水体长效管护,提高各级河湖长履职能力、有效巡河湖率、事件处理率,做到守河湖有责、守河湖担责、守河湖尽责,真正落实河湖长效管护机制,实现河畅水清的美好目标;完善集镇和农村污水管网建设,在“应接尽接”的基础上真正实现“雨污分流”、提升乡污水处理站工作效能;坚持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大秸秆禁烧工作推进力度,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有效管控秸秆禁烧。三是扎实开展“擦亮小城镇”行动。深入实施《“擦亮小城镇”三年行动规划》,瞄准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公共服务、整治沿街立面、美化村湾环境等重点任务有条不紊推进落实,对以泗通大道为主的集镇内主干道进行整治提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乡容乡貌,打造舒适宜居、特色鲜明的美丽新城镇。四是坚持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深入推进“城管革命”行动,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大力整治各类乱搭乱盖、乱堆乱放、乱扔乱倒问题,打造低碳、环保、整洁、优美的生态环境;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以渔樵村消泗沟和洪南村上新沟为重点,推广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经验做法,全面铺开美丽乡村建设图卷,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新农村;深入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按照“十四五”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继续新建一批农村公厕,对需要改造的户厕进行全面摸排,按步骤实施“旱厕清零”,落实后期长效管护机制,有效解决如厕环境差的问题。

(二)聚焦产业发展,拓宽百姓增收致富路。

一是着力推动优质高效特色农业。结合我乡土壤种植特性,不断扩大甜玉米、瓜果蔬菜大棚、稻田养虾面积,推动建设曲口片以特色水产养殖为主、消泗片以特色农作物种植为主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示范基地对现代农业建设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周边农户从事适应市场需求的现代农业生产,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等各种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合作社创办社办企业,探索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是大力发展发展避灾减灾农业。加强沟渠、泵站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农田排灌能力;开展农业生产提升行动,推动港洲村6500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落地生效;采取政策引导、典型带动等方式,倡导农户逐步改变品种单一、生长周期长的农业品种种植习惯,引导种植快生早熟品种,争取做到汛前及时收获,汛后迅速补种;引导农户投保、买保,大力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三是扎实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力度,严格把关绿色产品生产,强化典型示范宣传,加强产品质量监管,营造好“三品一标”认证氛围,将“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作为创建农产品品牌、争创农业新优势的重点方向,打造更多“伴手礼”等旅游观光产品。四是积极探索休闲观光农业。努力打造一批集民俗文化、乡村体验、美食鉴赏等为一体的休闲农家乐,不断拓展休闲观光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和服务功能。

(三)加强文旅融合,激发农村经济新活力。

一是稳中求进擦亮“油菜花海”名片。继续扩大百曲公路沿线油菜种植规模,打造更大规模的油菜花海观赏区;优化赏花游路线,提升景区服务品质,增强游客体验感;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吸纳融合外地成功因素,打造本地特色亮点,实现油菜花海每年不重样,年年更好看;在举办第一届“稻香节”的基础上,借助市文投、中南国旅资源平台,高规格策划旅游方案,持续举办主主题活动,拉动消费需求,刺激消费增长,增加农户收入和村集体收入,打造乡村旅游新的增长极。二是因地制宜整合人文历史资源。以苏区抗战题材、何红仿勤政廉政基地等为依托,充分挖掘和利用消泗红色文化和人文历史资源,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设计主题旅游线路,宣传苏区人文底蕴,打造新时代新型乡村旅游形式。三是以点带面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以武汉赏花重镇为切入点,擦亮沉湖国际湿地品牌,深入打造消泗乡“春观油菜、夏赏野莲、秋游芦苇、冬探候鸟”的四季旅游模式,形成“精品带动、全面开花”旅游发展新思路,打造富有活力的国际湿地小镇。

(四)抓牢民生保障,谱写幸福安康新画卷。

一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堤防水利设施建设,增强防洪抗灾能力,确保安全度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田沟、路、渠畅通,增强抵御自然风险能力;配合做好武松高速项目、武汉都市城市圈环线蔡甸段项目的协调保障工作,积极协调化解征地拆迁、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矛盾,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完工、早受益;加强村湾公路建设,全面修复破损道路,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网,畅通村民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二是强推教育事业发展。完善学校基础设施,提高学校办学条件,健全教育保障机制,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地就近安心入学,进一步完善留守学生关爱机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云”应用规模和水平,推进教育资源共享。三是完善农村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积极配合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通过待遇保障、环境改善、人文体恤等措施留住现有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人才;坚持从需求出发,完善基层卫生院(室)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乡、村两级卫生机构诊疗水平;大力开展“健康蔡甸”活动,以文明创建工作为抓手,做好健康生活理念宣传,定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环境卫生整治,形成爱国卫生运动长效机制。四是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新农合、新农保覆盖率100%;积极组织招聘会与就业技能培训会,对困难群体实施重点帮扶,统筹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符合低保条件对象应保尽保,各项扶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五)贯彻法治理念,营造和谐稳定新风尚。

一是建设平安和谐乡村。健全全面依法行政体制和工作机制,全面启动“八五”普法,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打造基层法宣阵地,引导人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深入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雪亮工程”建设,实现全乡电子监控全覆盖;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提升全乡治安管理水平。二是规范农村土地秩序。继续加强打击侵田占地工作力度,对各类土地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全面清理,理清承包关系,收回村级土地,依法维护村集体组织合法权益;加强对农村土地的使用管理,严密督查违法乱建与私人占用耕地行为,严守耕地与生态红线;加强对涉及土地确权问题信访矛盾的查处力度,对涉黑涉恶的案件和人员进行坚决打击,绝不姑息。三是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发挥村规民约、村民代表大会作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持续推进农村殡葬改革,加强违规墓地整治,引导群众大力弘扬时代新风,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腐朽文化的侵蚀,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氛围。

附件:

 已阅 0  打印   关闭